(二)粗提砒霜注射液在肿瘤和APL治疗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在巡回医疗过程中,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哈医大一附院)的朝鲜族药剂师韩太云偶然发现一个由中药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等配制而成的民间验方,可以治疗淋巴结核和皮肤癌。韩太云将它们改制成水针剂,命名为“713”(时间是1971年3月,故而命名为“713”剂)或“癌灵1号”注射液。也在哈医大一附院工作的张亭栋在韩太云的配合和帮助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探索了含砒石、氯化汞等复合物的“癌灵1号”制剂治疗白血病的疗效。1973年报道了6例CML患者,治疗效果为临床改善。1979年应用临床中医辨证论治观察55例AML患者(其中1例根据细胞形态学描述应为APL),5年生存率为10%。1992年回顾性研究了32例APL的辨证论治,5年生存率为50%。砷剂对APL这一疗效引起了国内血液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