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峻药截断法

3.峻药截断法

在温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常会出现的危重症状和病证,称为“急症”,其具有发展快、变化速、来势凶、病势重、威胁大等临床特点。因此在治疗上大胆用药,快速控制病情,阻止疾病的发展蔓延,在外感热病的治疗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此,上海名老中医沈自尹首先创堵截疗法,为温病重证治疗开辟了新路。张琪擅用生石膏和生大黄等峻药,截断病势,取得良好的效果。

温病高热多为临床急症,尤其是经过西医多方治疗无效求治于中医者,或为病情错综复杂,或为病势危重、预后不良,或为免疫力低下、重症病毒感染,或条件菌致病,这时候张琪认为“急则治其标”,退热为第一要务,以大剂量峻剂迎头痛击,截断其病势发展,方有取效之可能。比如对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认识,张琪主张,卫分证为疾病发展的初始阶段,病情一般较为轻浅,证候也较为单一,正气耗伤不多,治疗较为容易,为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时如果治疗不当或病重药轻,就可以导致邪气进一步深入,而逐步出现气分证、营分证及血分证,病邪一旦深入气血脏腑,则证候错综复杂,变证百出,病势危重,险象环生,加之正邪交争日久,正气耗伤严重,治疗则颇为棘手,所以张琪强调病在卫分时就应该及早用生石膏解肌清热,或用生大黄通腑泻热,同时配以大剂量清热解毒药辛凉解表,防患于未然,阻断其进一步发展恶化。

张琪认为生石膏性凉而能散,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中有宣透的作用,为退热之圣药,无论外感内伤用之皆获良效。张琪用之治疗高热,生石膏用量至少为50 g,最多曾用至200 g。张琪指出生石膏为辛甘大寒之品,过量则易导致腹泻,但停药后腹泻即可停止;过量生石膏对胃气的损伤,远远低于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苦寒,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为临床治疗急性危重病的又一良药。一般剂量为15 g,最多曾用至50 g。

张琪在应用大剂量峻烈之药的同时,始终不忘保护胃气,对于高热的治疗,主张尽量多用甘寒之品,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草、败酱草之类;而对于苦寒败胃的黄芩、黄柏、苦参之类则尽量少用或不用;应用生大黄、生石膏也主张适可而止,同时加大剂量甘草15~25 g以保护胃气。

颜德馨同样也擅用大剂量石膏治疗急性热病。他认为,鉴于急性热病的主要病机是毒随邪入、热由毒生、热毒相搏、瞬息传变,故主张里热始盛即宜用大剂量生石膏(最多可达90~250 g),以迅速祛除病原,杜绝热势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