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眩晕病机理论创新
在李振华发表的题为“国医大师李振华应用健脾祛痰养肝息风法治疗梅尼埃病”一文中,认为梅尼埃病所致眩晕乃“气血、痰湿停聚耳窍”所致。
这一对眩晕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角度较为独特。李振华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内耳,其病机则为气血、痰湿停聚耳窍,病机之形成则关系到肝脾肾三脏,病理区分:一是由于素体肾亏或久病伤阴所致的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虚火上炎,气血上逆停聚耳窍而致的眩晕,或嗜酒肥甘,饮食无节损伤脾胃而致的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脾虚肝旺,肝气上逆,痰湿阻滞耳窍而致眩晕,临床上以阴虚多见,脾虚较少见,脾肾俱虚者更少见。
肾阴亏虚、肝火上逆证:方用李振华自拟养阴止眩汤,由蒸何首乌、白芍、枸杞子、牡丹皮、灵磁石、天麻、细辛、蝉蜕、郁金、节菖蒲、炒栀子、甘草组成。
痰湿阻滞、肝火上炎证:除具有上述发作时主要症状外,并伴有头部沉重,口干口苦,食欲不佳,不欲多饮。舌苔白腻,质边红。脉滑数。方用李振华自拟祛痰止眩汤,由白术、茯苓、泽泻、橘红、旱半夏、厚朴、郁金、节菖蒲、天麻、细辛、菊花、蝉蜕、炒栀子、甘草组成。
西方医学有“耳石症”导致的眩晕,明确了耳石症眩晕的病位在内耳,但并未与人体的气血、痰湿等病理因素相联系,而李振华在此基础上,对发生在内耳的这一观点颇有中西医学从理论的角度互为沟通、相互借鉴的风采。
眩晕的中医辨证从肝、脾、肾入手为多见,而李振华将梅尼埃病中出现的“眩晕”在辨证中特别提出了“耳窍”的定位,是一次创新。他认为眩晕的病位在内耳,病理为气血、痰湿停聚。
可见,将梅尼埃病的中医病机进行扩展,纳入“内耳性眩晕”的病理学概念,是李振华的一个重要创新点,这也体现了中医学有容乃大的独特学术魅力。耳属肝肾,治从肝肾,并在此基础上辨眩晕的气血、痰湿,思路清晰,易于操作。对于临床医师对梅尼埃病的治疗思路有所助益,中医临床的学习和操作清晰,简化了一步,这是一种有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