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  语

四、结  语

道地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有效武器,道地药材研究是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我国道地药材传承与创新研究取得了两方面的主要进展:一是发掘和梳理了道地药材本草资料,明确提出了5个道地药材学术理论;二是建立了道地药材鉴定与评价新技术与新方法,赋予道地药材现代科学内涵,推动了学科发展,促进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

纵观道地药材的演变进程,从古代朴素的“天药人合一”的学术思想到现代品质生态学创新理论等多个学术流派,从传统的性状鉴别到现代分子生物学分析,从野生栽培到GAP规范化生产,从原始野生到分子育种,都与科技进步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丰富并发展了道地药材。当前,我国道地药材研究在理论、概念、特征、成因、品质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系统构建道地药材品质生态学理论,基于该理论基础上开拓性地提出并建立遗传-化学-生态特征的道地药材研究新模式,形成并创立“中药品质生态学理论与本草基因组学理论”。道地药材品质生态学传承创新,与生态学、遗传学、化学、质量学、生物学研究密切结合,秉承“天药合一”理念,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形成独具的特色与优势,首创道地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技术、DNA条形码技术及组学技术等集成关键技术。本草基因组学与本草学、中药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药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栽培学、中药药理学等密切相关,从传统走向前沿,在解析道地性、保护药用植物基因资源等方面有优势。

然而,由于道地药材本身的复杂性和客观性及研究思路和技术水平的局限,道地药材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如品种混乱、缺乏道地药材质量标准、产地加工不规范等。笔者认为今后道地药材的成因、品质评价、种植栽培与采收加工等研究领域需融入多学科交叉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结合应用生物统计方法与化学分析方法等科学地评价道地药材品质,使道地药材由以文字定性描述为主过渡到定量研究。将数量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多变量分析手段结合,对道地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居群水平上研究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揭示道地药材的品质特征和生物学本质。此外,认证道地药材的道地产区,制定道地药材标准,规范道地药材生产。道地药材创新研究不断促进学科发展,引领道地药材研究行业发展。推动中药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及中药产业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