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化瘀复方可有效地治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脏器纤维化或硬化为病理组织学的诊断,迄今为止,肝活检的病理组织学观察仍是诊断肝纤维化与早期肝硬化的“金指标”,也是治疗效果评价的共识标准。多次肝活检的创伤性检查也是药物临床试验的难点,而30年前尤其如此。
(1)复方861合剂 该合剂是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法,由丹参、鸡血藤、黄芪等10味药物组成,先后3批的对照试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活检肝组织做Chevallier半定量计分法判定,纤维化逆转率:S4期(肝硬化)为75%,S3期达82%;S2期为78%;136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完成观察前后2次肝活检患者102例,治疗组52例,逆转率:S4期(肝硬化)为78.6%,S3期达53.3%;S2期为38.9%,总逆转率为52%,对照组逆转率为20%;显示复方861可以有效地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其早期肝硬化。
(2)复方鳖甲软肝片 由鳖甲、赤芍、三七及冬虫夏草等11味中药组成。对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复方鳖甲软肝片(FFBJRGP)治疗前、后(治疗6个月)活检肝组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FFBJRGP治疗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均有明显的改善,肝组织内活化HSC数量明显减少,而凋亡的活化HSC数量则显著增加。表明抑制HSC活化、促进活化HSC凋亡可能为FFBJRGP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FFBJRGP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有一定的作用。
(3)扶正化瘀方药 该方药由虫草菌丝、丹参、桃仁、松花粉、绞股蓝及五味子等组成,是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制备的中成药。先期临床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疗效。① 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血清γ-球蛋白含量。②有效地调整患者异常的血浆氨基酸谱。③ 显著降低患者血清LN和HA含量。④对患者免疫功能及内分泌的异常状态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继而用于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治疗的对照研究,发现该方可显著地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ALT活性及总胆红素含量,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P-Ⅲ-P、Ⅳ型胶原、HA及LN含量均显著增高。治疗后观察组这些异常变化均显著下降,综合疗效显著优于经方“大黄虫丸”。12例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二次肝活检的结果显示,炎症分级治疗后有5例显著减轻,5例无明显改变,2例有所加重;纤维化分期有7例显著减轻,4例无显著变化,1例加重。表明该方对慢性乙型肝炎尤其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开展了5个中心216例受试者24周治疗的Ⅱ期临床试验和391例受试者的Ⅲ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的病例均做肝活检组织学诊断,其中93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43例)治疗后做2次肝活检,以纤维化分期(S)为标准的病理观察显示,试验组治疗后肝纤维化分期的逆转率达52%,对照组为24%;试验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的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明显下降,肝组织炎细胞浸润和(或)肝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明显减轻,显著优于对照组。216例患者肝纤维化4项血清学指标(HA、LN、P-Ⅲ-P、Ⅳ-C)分析,试验组治疗12、24周时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以治疗后4项指标中有2项较治疗前的基线值下降≥30%和≥20%作为显效和有效的标准,扶正化瘀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4%,对照组为3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中医证候和总积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b、ALT、AST、GGT、ALP均有显著改善,第24周试验组GGT下降及白蛋白含量升高值显著优于对照组;Ⅲ期临床391例(试验组297例,对照组94例)研究结果表明,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判定)的总有效率为74.0%,而对照组为38.4%;扶正化瘀胶囊对肝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4.1%,对照组为56.4%;对中医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则分别为81.1%和72.3%。扶正化瘀胶囊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疗效优于对照药;治疗24周中,实验室指标、心电图、胸部X线等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变化。无不良事件发生。扶正化瘀胶囊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安全、有效的药物。
扶正化瘀方药可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门静脉高压的形成是肝硬化发展的重要伴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仍是肝硬化患者的致死因素之一。将扶正化瘀胶囊应用于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分层随机对照,以普萘洛尔为对照,疗程2年,以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终点指标。显示扶正化瘀方药能显著减少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将其中56例食管静脉轻度曲张患者随机分为扶正化瘀方组(29例),安慰剂组(27例)。安慰剂组中有5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累计出血率为23.0%,扶正化瘀方组中1例出血,累计出血率为3.7%;中重度静脉曲张患者90例,随机分为扶正化瘀方组(30例),普萘洛尔组(30例),扶正化瘀方与普萘洛尔联用组(30例)。结果扶正化瘀方组中有5例出血,累计出血率为23.9%,普萘洛尔组中有8例出血,累计出血率为43.0%,联用组有3例出血,累计出血率为12.4%。扶正化瘀方组和联用组的累计出血率均显著低于普萘洛尔组。既往有出血史的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35例,随机分为普萘洛尔组(17例)和扶正化瘀方与普萘洛尔联用组(18例)。结果单用普萘洛尔组中10例再出血,累计出血率为58.8%,未出血的中位时间为8.0±2.56月;扶正化瘀方和普萘洛尔联用组的患者中7例出现曲张静脉再破裂出血,累计出血率为38.9%,未出血的中位时间为22.0±1.38月。该研究表明,扶正化瘀方不但不会增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性,反而可有效地降低出血的发生率,显示中药复方在改善肝硬化病理组织学方面的优越性。
(4)以效证因,建立肝硬化“虚损生积”的中医病机理论 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对照试验观察112例肝硬化(S4期)患者用药(黄芪汤和扶正化瘀片)48周疗效(经前后2次肝活检、肝脏病理学专家盲态诊断)。证实益气补虚的黄芪汤肝组织炎症(G)改善率71.4%;其纤维化改善率53.6%,与扶正化瘀片(66.7%)比无显著性差异。显示益气补虚损方药可改善肝细胞坏死及炎性损伤,提高肝硬化肝实质细胞功能,有效地促进早期肝硬化的逆转,开辟了补益虚损抑制肝细胞坏死、促进病理组织学逆转治疗肝硬化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