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热病理论创新及其应用
2025年08月10日
第五章 外感热病理论创新及其应用
[摘要] 多位国医大师对于中医外感热病有着深入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三方面的内容:① 外感热病理论体系的建设:邓铁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倡导寒温统一学说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温病学说为伤寒学说之发展,并在深入研究了温病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统一寒温辨证,建立中医“外感热病学说”的思想。裘沛然认为应以六经、脏腑辨证来统摄温病学理论。张镜人同样持有寒温统一的观点,但在临床实践中更加注重温病学方法。薛伯寿则主张辨治热病治当从整体出发,融伤寒与温病于一炉,博采众长,寒温并用。② 病因病机与辨证理论发展:张学文主张重视“毒”在温热病病因机制中的作用,提出“毒瘀交结”理论,并创新清热解毒八法用于临床。周仲瑛提出“瘀热相搏证”的重要证候,其病因为火热毒邪;病位深在营血、脉络;病理变化为瘀热搏结,脏腑受损;以凉血化瘀为治疗大法。③ 热病治法创新:张镜人以“表”与“透”二法为治疗外感热病的要法。并在临床充分发挥豆豉既表且透的双重作用,灵活化裁葱豉、栀豉、黑膏等诸方。薛伯寿治疗外邪侵犯人体,未能及时从表而解时,擅用大柴胡汤、小柴胡汤、银翘散、三黄石膏汤、升降散、四逆散等方,随病机不同组合选方,创新了斡旋枢机、和解分消之法。张琪与颜德馨治疗高热急症,擅用大剂量峻剂迎头痛击,快速退热,截断其病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