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健康观的转变
传统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这种思维方式将疾病和健康对立起来,健康被定义为人的生命活动中没有疾病的状态。这种定义既没有回答健康的本质,也没有约定健康的特性,对于人们认识、研究、谋求健康无实际意义。
1948年,WHO在成立宪章中对健康进行了更正:“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1989年,WHO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的健康。尽管早在20世纪上半叶即已提出的关于健康的这一新概念,时至今日仍知之者、实践者甚少。
系统论的健康观认为“健康是个体能长期地适应环境的身体、情绪、精神及社会方面的能力”。系统论的健康观把人体健康放到整个外在环境系统中认识,要求人体不仅躯体健康,也应心理健康,与外界环境保持动态平衡。这为人们谋求健康指明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