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脉瘀滞”到“瘀毒致变”
2025年08月10日
2.从“血脉瘀滞”到“瘀毒致变”
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传统中医学多将病因病机归于“血脉瘀滞”。但是,同样是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为什么有的长期病情稳定,有的却发生事件?冠心病急性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斑块破裂、炎症反应、组织坏死、氧化应激等现象,远非单一血瘀病因所能概括,其发生与毒邪的骤发性、酷烈性、腐蚀性等特点有类似之处。根据传统中医关于“毒”邪病因的认识和冠心病的中医临床特点,陈可冀等在血瘀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因瘀化毒、因毒致瘀、瘀毒互结致病”是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围绕这一病机认识,经过10年的研究攻关,系统进行了文献、临床和基础研究。通过系统文献研究、大样本队列研究,证明中重度心绞痛、重度口苦、舌下络脉紫红、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等28项指标与再发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再发事件的预警指标体系和因毒致病的辨证量化诊断标准。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在单纯活血基础上结合解毒药可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为病证结合冠心病二级预防提供了证据。该项目丰富了冠心病中医病因学的内涵,是继冠心病血瘀认识之后中医病因理论的一大创新。该研究获得201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