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分子生药学学科

(一)创立分子生药学学科

2002年,分子生药学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生药学重点学科。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医药院校均建有分子生药学实验室。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生药分子鉴定”三级实验室建立。2006年,沈阳药科大学与韩国东亚大学联合建立了“中韩分子生药学实验室”。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认定。2016年,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验收通过,成为行业内第一个局部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分子生药学研究平台达到国家领先水平。随后,蒙药分子生药学实验室、贵州特色分子生药学实验室、湖北道地药材分子生药学实验室等相继成立。

将分子生物学与生药学相结合,发展具有中药特色的分子生药学技术方法是分子生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蛇类饮片分子鉴定方法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采纳,成为首个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中药分子鉴定方法,标志着分子鉴定从实验室阶段进入应用阶段。2013年提出了中药分子鉴别现场运用策略,开启了分子鉴定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进程。2014年,“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药分子鉴定操作指南》出版;2016年,《中药资源转录组分析操作指南》出版,标志着具有中药特色的分子生药学技术体系正在建成。

200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分别开展了分子生药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2008年,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药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7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研究生教材《分子生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分子生药学》出版,标志着分子生药学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的形成,目前国内30余所高等院校针对本科或研究生开设了分子生药学课程。自2012年起,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药学继续教育重点项目的支持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联合中医药院校举办分子生药学暑期学术交流活动,先后有730余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研修班活动,促进了分子生药学教学和科研水平提升,推动了分子生药学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