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化自信转化为自觉、自立,以国际标准引领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讲: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从本质上讲,文化自信是一种价值观导向。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理论,传承中医药人文精神,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特别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养生知识,实现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保障人民健康素质,对于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学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世界需要中医药,中医药已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几十个中医药临床中心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作为友谊使者,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幸运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传承人和守护神。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怀着敬畏虔诚的态度,以科学严谨的精神做好传承发扬工作。文化自觉的基础是自信,只有怀着对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自信,才能自觉地去传承和弘扬,在自觉基础上自立。立什么?立标准。认真借鉴掌握国际标准建立的规范和流程,通过认真总结,深入研究,建立标准。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医药研究质量和学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中医药标准引领世界传统医药学的健康发展,使中医药为世界接受和掌握,造福全人类。
在诸项研究当中,标准的研究既是学科的基础,也是重要的成果。从广义上讲,方法和标准研究也属于理论研究范畴,而且是高水平研究,因为它是发展的规范和研究的指南,起到引领作用。我国在这个方面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 249)和国际疾病分类(ICD)两个国际组织,已经取得了良好开端,针灸经穴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数十种中药材的标准也被《美国药典》和欧盟本草专论采纳。总结经验可以达到3条共识:一是要认真学习,切实理解和掌握国际标准制定的一般规范和具体流程,切忌望文生义。通过合作交流,请教专家,参考成功的案例来理解规范和流程,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二是将现有的我国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经补充完善后升格为国际标准;三是“深入研究、浅出标准”(果德安语),即重视深入研究,系统积累,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回答科技界的关注焦点,提出明确具体而严谨的标准文本,颇有大道至简的意味。
千百年来,中医药历代沿袭,薪火相传,在解决临床问题中又不断发展,保持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在维护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中稳步前进,从不同时代发展成果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完善着中医药的理论体系。总体上讲,中医药学理论与时俱进、一直在传承创新发展中。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余年来,中医药学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医药学不仅是独特的医疗资源,更是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和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
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傲人成绩,但中医药传承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应该保持一份冷静和淡定。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认真做好传承创新工作,机遇大于挑战,成功高于风险。重视传承就抓住了根本,着眼创新就抓住了未来。对中医药理论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归纳、提炼升华,使之传承创新,学术长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伟大号召,组织多学科的研究团队,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坚持传承与创新,在健康中国建设征程中再铸、续构中医药学理论的辉煌。
(张伯礼、胡镜清、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