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虚毒损”及“脑之气街为患,脑之血海逆乱”病机理论

1.“髓虚毒损”及“脑之气街为患,脑之血海逆乱”病机理论

任继学认为治疗脑病要重视脑髓“病”本身的特点,提出“髓虚毒损”是脑病发病的病机关键,“髓虚”贯穿脑病发病的始终,“毒损”是脑病发病及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当脑髓“虚”或“损”到一定程度,如遇情志过激、劳倦过甚、努力跌仆等诱因刺激必然发病。发病后产生风、火、痰、瘀等邪毒会重伤脑髓,更致脑髓虚损。髓虚在脑病发生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已经存在和发生了,存在于发病过程中及发病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毒损是脑病发病及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在中风病的认识上,任继学吸收张山雷等民国医家引入的西学思想,同时又意识到中风病位虽在脑腑,但不脱离营卫与六经,立足于中医根本,有机结合现代医学,确立了“脑之气街为患”与“脑中血海逆乱”的中风病机。颜德馨评价为:“中风病在中医医史上争论了千余年,莫衷一是。任老博采古方,兼收并蓄,创以脑髓为病之本,脏腑为病之标,经络失和,引发气血逆乱是病机核心学说,见血不止血,重用‘清’‘通’‘化’‘泄’之法,独辟蹊径,所治多验,为世所许。”

“髓虚毒损”及“脑之气街为患”与“脑中血海逆乱”的脑病关键病机的提出,填补了脑髓理论体系下脑病发病学上的空白,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阐释了脑髓理论体系下脑病的证候学特征、治疗原则及用药特点,对脑病产生更具实际指导价值的新概念、新理论与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