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诊法客观化的基础研究
目前关于闻诊客观化研究较多的是声诊的客观化。中医声诊的客观化需要借助现代多学科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物理学、电子科学技术、空气动力学等,这些技术和方法在现代医学中的成功应用,为声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可能。近年来,王忆勤等总结了声诊研究中几种主要的技术和方法:① 离体喉方法;② 空气动力学方法;③ 声图仪方法;④ 频谱分析方法;⑤ 声音传感器和微计算机声音采集分析系统。高也陶也根据《内经》的“五脏相音”理论,结合现代细胞学研究成果,认为细胞声学研究与两千多年前《内经》记载的“五脏相音”理论遥相呼应,《内经》中心、肝、脾、肺、肾五脏所相应的五音,即相当于五脏具有一定的振动频率,而且这些频率相应于五声音阶的频率。
面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近年来运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舌诊、脉诊客观化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对面诊的客观化研究相对较少。望面色的客观化研究主要是将光电比色、颜色光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以期达到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经穴电学特征探测方法具有可重复性、客观化、定量化的特点,可检测疾病体表阳性反应点的一种客观测量手段。国内专家把光子学理论引入五色诊法中,以分析出面色的主色调,也有运用色差仪及测色仪等进行研究,而以红外热像仪为研究手段较多见。
经穴的电学特征是指在生理病理的不同功能状态下,人体相关的经穴组或耳穴群电阻、电容、电位甚至电感等的特异性,经络腧穴具有与其周围皮肤不同的电学特性,主要表现为低电阻、大电容、高电位,从而呈现导电量较高的良导现象。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相应腧穴的电阻、电位有所波动,可通过仪器加以测定,作为诊察脏腑经络疾病和选取治疗穴位时的参考。经穴电学特征探测方法具有可重复性、客观化、定量化的特点,对某些疾病还有早期诊断和推测预后的意义。
测量经穴电学特性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和失衡状态的轻重等动态变化信息。可以据此对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状态及其失衡情况做出判断,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的评估提供重要依据或参考信息。经络穴位探测是根据机体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穴位部位具有某些生物物理特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客观显示穴位、辅助诊断疾病的检测技术。包括穴位电阻、电位、温度、红外热成像、压痛等,以电诊最常用,穴位电学探测包括穴位电阻(导电量)探测和电位探测。数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经穴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电学特征,根据这一特征,研究者研制开发了多种经络穴位探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