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脾虚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
20世纪80年代,由广州中医学院邓铁涛带领的脾胃研究团队,开展了脾虚型重症肌无力相关理论与证治规律的探讨。
(1)“脾胃虚损五脏相关”发病论 《素问·平人气象论》“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和《难经·十四难》“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提示脾气盛衰与全身肌肉密切相关。禀赋不足、饥饱失节,或劳倦内伤、失于调养致脾虚化源不足,可累及心肝肺肾形成重症肌无力脾胃虚损为主的眼睑下垂、四肢乏力、吞咽困难、构音不清甚至呼吸困难等错综复杂症状和体征;基于此,邓铁涛提出“五脏相关”理论,认为脾胃虚损累及肝,肝窍失养可见复视;脾虚不化致肾精不足、精明失养而凝视;脾胃虚损、心血不足则心悸、胸闷;气虽主于肺、根于肾却斡旋于脾,脾胃虚损枢机不利,聚湿生痰壅阻于肺,或脾病及肾,气难归根,可见痰涎壅盛、气息将停,或吞咽困难、构音不清,或气短不足、危在顷刻之危象;加强脾胃虚损五脏相关发病机制认识,对于提高该病临床辨治水平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2)临床证治规律探讨 ① 基本症状与体征:分析233例重症肌无力症状与体征频率高低依次是:薄白苔(97.4%),淡红舌(95.3%),眼睑下垂(94.8%),脉细弱(86.3%),舌胖(76.8%),四肢无力(64.8%),舌边齿印(61.4%),眼球活动受限(56.2%),纳差(52.4%),大便溏泄(49.8%),吞咽困难(48.9%),复视(45.2%)和小便清长(42.2%),94%属脾气虚,抓住脾虚有利于执简驭繁。② 辨证治疗:脾气虚损为主,兼肾阳虚、肾阴虚、胃阴虚、肝血不足和兼湿、痰、外邪;治以峻补脾气、强肌健力。③ 治疗用药: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五爪龙、甘草组成强肌健力饮为主。④ 加减:肾阳虚加巴戟天、淫羊藿;肾阴虚加山茱萸、熟地黄、紫河车;肝血不足加鸡血藤;胃阴虚加石斛;夹湿加云茯苓、薏苡仁;夹痰加浙贝母、陈皮易橘络;兼外邪党参、黄芪、白术减为1/3量加桑叶;气滞陈皮易枳壳,加桔梗;甲亢加山慈菇、浙贝母;伴高血压加草决明、牛膝;合并慢性肝炎加萆解、黄皮树叶;合并肾炎血尿加怀山药、玉米须、小叶凤尾草;失眠加熟酸枣仁、夜交藤。
(3)“从脾论治”重症肌无力的特色 以峻补脾气的强肌健力饮为主治疗252例重症肌无力,治愈率47.2%、显效38.5%、好转13.7%、无效1.2%,总有效率98.8%;部分患者治疗后肌电图疲劳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试验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客观上肯定了该药的疗效。对于危象患者,通过鼻饲强肌健力饮,静滴黄芪或高丽参注射液并加强护理;使用1/2量类固醇激素、抗胆碱酯酶;结果26例全部临床痊愈出院,随访1年4例死亡,22例健在;一定程度凸显了健脾益气为主在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中的优势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