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减毒增效原则优化协同靶向治疗方案
在保持良好疗效前提下,降低治疗方案中毒性药物如化疗的使用,以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治疗耐受性,是白血病和实体瘤治疗的重要原则。为此,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与国内多家单位一起,对初诊APL按危险度分组,在ATRA和三氧化二砷联合诱导方案基础上,选择巩固和维持阶段进行分层治疗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以评价砷剂是否可取代化疗药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或柔红霉素(DNR)。初发APL患者按照治疗前外周血WBC和血小板(PLT)计数进行预后分组,WBC<10×109/L且PLT≥40×109/L为低危组;WBC<10×109/L、PLT<40×109/L为中危组;WBC≥10×109/L为高危组。巩固治疗方案为:低危组2个疗程ATRA+三氧化二砷,对照组2个疗程ATRA+IDA或DNR;中危组3个疗程ATRA+三氧化二砷,对照组2个疗程ATRA+IDA或DNR;高危组2个疗程ATRA+三氧化二砷+蒽环类及1个疗程ATRA+三氧化二砷,对照组2个疗程ATRA+蒽环类+Ara-C及1个疗程ATRA+中剂量Ara-C。对547例有效病例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随访34个月,总EFS(包括研究组和对照组):92.9%,低、中、高危患者EFS分别为96.7%、94.3%、87.3%(P=0.019)。研究组内低、中、高危EFS分别为100%,99.2%,91.4%(P=0.021)。各亚组研究组与对照组EFS及对照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总生存率为96.0%,各亚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内、对照组内均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APL巩固治疗中,低中危组用三氧化二砷替代化疗是完全可行的,而高危组中用三氧化二砷替代Ara-C,减少了化疗毒性,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这些最新结果为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进一步设计APL优化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