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建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
中药由于自身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作用特点,且临床长期用药,具备药物相互作用,毒性发生的隐匿性、难预测性,微量成分难以检测等特征,因此在安全性评价中不能照搬化药安全性评价方法。针对中药特点,充分吸收和运用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分析化学、药理毒理学等现代科学发展技术手段,逐步探讨和建立一些符合中药特点的安全性评价方法,目前已经形成了中药安全性研究方法学体系。如采用新建立的方法,首次发现了鱼腥草注射液的过敏性特点。通过经典的过敏试验(豚鼠ASA、大鼠PCA)和创建的小鼠、比格犬(Beagle dog)类过敏试验,证明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类过敏反应,而不是真正的过敏反应,该工作对鱼腥草等注射液的二次开发和临床合理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建立的中药量-毒关系急性毒性研究评价方法,开展了对参附方的量-毒-效关系研究,发现了最佳的配伍比例,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