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 语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已有60余年历史,经过全国骨科专家前仆后继的不断努力,已成绩斐然。1960年方先之、周映清等采用手法整复、局部小夹板固定结合短期牵引和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取得良好效果。1961年尚天裕等采用手法整复,超踝关节夹板固定和功能活动相结合治疗新鲜踝部骨折共68例。疗效显著提高。1963年尚天裕、顾云五等首次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取得成功。使前臂双骨折这一不易处理的骨折难题得到了解决。在1963年罗马举行的第二十届世界外科学会年会上。方先之宣读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双骨干骨折的研究”这篇论文。首次向世界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方法。受到了与会世界各国代表的关注。1963年郭巨灵等改进了Charnely(沙尔内利)固定装置并进行了力学测定,用于膝关节加压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疗效。1984年金鸿宾研发的抓髌器,对于髌骨骨折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987年张铁良应用跟骨固定靴和弹性踏轮综合治疗跟骨骨折,效果理想。1988年李寅生用第一掌骨外展牵引支架治疗掌骨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此外,周总理对小夹板治疗骨折新疗法非常重视并予以很高的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治疗方法。提出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的治疗原则。是对西医“广泛固定,坚强加压,绝对固定”理论的突破。在骨折整复固定以及后期功能恢复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与方法,并取得了喜人的临床疗效。并对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做了很多基础研究,阐明其力学原理。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发展,其骨折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由新鲜到陈旧,由四肢到躯干,从骨干到关节内,从闭合性到开放性感染,从骨折到骨与软组织疾患。对于中药治疗骨折,进行了大量的现代研究,分析其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是以中医正骨为基础,吸取了麻醉学、X线诊断学、解剖学与病理解剖学等产生的,为骨折临床发展注入了活力。随着临床与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学术思想上的解放,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同时,疾病谱的改变,伤病员物质与文化水平提高的要求,为骨科医师提出了新的科研课题,同时也开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