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循证评价国际标准建立
2025年08月10日
(四)中医药循证评价国际标准建立
在中医药循证评价方法学方面,开展了创新性工作。中国学者主持或参与制定了草药、中药复方、针灸等随机对照试验发表规范的制定,并成为国际CONSORT发表规范的一个分支,发挥引领作用。针对中药安全性评价的问题和需求,建立了基于真实世界的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研究中得到应用。在天津召开的第一届循证中医药学国际论坛上,张俊华正式提出“循证中医药学”概念,并阐述了内涵和外延;在第二届循证中医药学国际论坛上发布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研制的“中医药临床证据数据库(CED)”,发起了“中医药临床研究价值和证据转化效率提升(PROVER)”行动,成立了“中医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国际委员会(CTDRIC)”,推动循证中医药进入与国际联动发展。
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利用效率和证据质量不高、中文发表的RCT不能被国内外相关研究获取、系统评价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创建了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库(CED),获得软件著作权(2016SR188139)。CED纳入已发表的所有中医药RCTs研究文献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通过系统的结构化数据提取、严谨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和双录入核查保证入库数据的准确性和正确性;采用“PICO”检索、ICD-10疾病目录检索、结局指标索引检索等功能,提高检索效率。CED填补了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库缺失的空白,为中医药临床研究数据共享和高效利用奠定基础,能实现中医药RCT数据结构化、质量评估系统化、数据获取便利化,是中医药临床决策的重要证据源,可为临床路径建立、科研设计、基于大数据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