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相关,脾胃为枢
2025年08月10日
(一)五脏相关,脾胃为枢
脾胃为水谷之海,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气血化生之源,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皆依赖于脾胃。脾健则四脏皆健,脾衰则四脏亦衰,如清代金鳌提出“脾统四脏”。当代国医大师在继承脾胃与他脏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多有发展与补充。邓铁涛提出“五脏相关理论”,舍弃五行循环机械模式,建立从医学角度体现五脏关联性的应用理论模型,指出五脏具有协同作用,是一个多维联系的立体网络,而脾居于核心位置。路志正提出的脾胃“持中央,运四旁”也是对脾胃内居于中,外运四肢百骸总体核心功能的描述。刘祖贻认为,“脾胃健则脏腑和,脾胃伤则百病生”,据此提出“脏腑相关,脾胃为枢”的观点。他认为,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脏腑的特性和功能反映在运动上,不外乎升降出入,而脾胃同居中焦,脾升胃降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枢纽。清阳之升在于脾,浊阴之降在于胃,脾升胃降,相反相成,相互协调,才能使水谷精微输布全身,饮食糟粕排泄体外。脾胃不仅转输水谷精微,亦是脏腑气机之枢纽。胃气降浊,使饮食物转变为机体可利用的精微物质并储存之。脾阳升清,把精微物质运化至四肢百骸并促进人体吸收与转化。脾胃的枢纽作用不仅反映在人体生理上,中医临床治疗中同样重视脾胃所起的作用。“从中调治”是徐经世治疗内科杂症的主要学术思想,是其独特中州学术理论体系在临床实践中的集中体现。他提出“杂病论治,重在中州”“从脾论治,调肝为主”。“中”从部位上讲是指“中州”,包括肝、胆、脾、胃4个脏腑。“中”从功能上讲是指“中枢”,即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五脏疾病皆可“从中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