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医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规范化研究

2.开展中医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规范化研究

建立了中医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规范化方案、评价技术方法,采用国际规范化的症状体征量表及中医证型量表,率先开展了益气化瘀方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规范化研究;并建立了中医药治疗颈腰椎疾病临床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开展了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发现了益气化瘀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用药规律。

开展了“益气化瘀通络方治疗颈椎病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完成224例颈椎病(2组各112例)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32.1%;治疗组在改善颈项部疼痛或不适、上肢放射性疼痛、上肢麻木、眩晕、神疲、肢体乏力、固定压痛点、颈部活动度检查、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皮肤感觉等症状体征方面分值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

完成430例颈椎病(治疗组321例,对照组109例)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化瘀通络方)、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83.8%,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益气化瘀通络方在治疗1、2、3、4周后,各个症状和体征分级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和体征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6个月后随访,益气化瘀通络方远期疗效优于化瘀通络方。

开展了“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双盲双模拟、莫比可(美洛昔康)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完成90例(2组各45例)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莫比可)、多中心临床试验。治疗4周后,益气化瘀补肾方总有效率91.1%,莫比可88.9%,两组疗效比较等效,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益气化瘀补肾方在缓解持续性腰痛、腰部压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会阴部麻木、排便排尿无力、腰部活动度差、感觉减退、直腿抬高试验与加强试验等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莫比可组。3个月后随访,益气化瘀补肾方远期疗效巩固,疗效持久,明显优于莫比可组。开展了中医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建立了规范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技术,2005年在国际循证医学协作网注册,发表在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总结上述工作,证明益气化瘀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疗效确切并持久,优于当前国内外同类治疗方法。“益气化瘀法”被纳入《颈椎病中医防治指南》《颈椎病诊疗与康复指南》及全国中医药院校本科生、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并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标准不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