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并证实“筋伤为先,骨损为主”导致筋骨失衡的机制

1.发现并证实“筋伤为先,骨损为主”导致筋骨失衡的机制

根据脊柱生物力学原理和脊柱三柱理论,通过切除大鼠颈后部肌肉(动力系统)和棘上、棘间韧带(静力系统),导致颈椎中后柱不稳,继发椎间盘退变,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证明了颈部的外源性不稳定导致颈椎的动力平衡系统首先受到破坏,并且进一步导致了内源性不稳,导致静力性平衡系统的破坏,并进一步加重了动力性的失衡,提出“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的脊柱力学失衡学说,成为脊柱退行性病变发病机制的新观点[Spine,2006(31):1532-1538]。为进一步研究椎间盘退变的机制,设计诱导大鼠直立模型,发现长时间直立导致大鼠颈、腰部椎间盘高度均下降、纤维环撕裂、软骨终板胶原结构紊乱、细胞外基质降解,建立了“去前肢诱导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Spine,2011(36):14-19]”和“去前肢诱导动静力失衡性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Spine,2008(33):2052-2058]”。建立了家兔及小鼠轻、中、重度风寒湿痹病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发现风寒湿刺激不仅导致肌肉动力平衡系统失调,而且导致椎体、附件、椎间盘和韧带等静力平衡系统失调,进一步验证了“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的病机学说[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