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病急性穿孔

2.溃疡病急性穿孔

溃疡病急性穿孔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严重并发症。西医主张手术治疗,行胃大部切除术或穿孔修补术。由于在消化道穿孔期应禁食水的原则,吴咸中等根据“中焦气血郁闭”的中医辨证理论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疾病演化规律,将其分为第一期(24~48小时,从穿孔到闭合)、第二期(3~5天,从穿孔闭合到腹腔渗液吸收)、第三期(恢复期)。确定了非手术治疗适应证、中转手术条件等。探索出中医药对溃疡病急性穿孔临床治疗路径,即在胃肠减压、输液、半坐位等条件下,第一期以针刺治疗为主,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主要穴位有中脘、梁门、天枢、内关、足三里。3次/日。以镇静止痛、促进穿孔粘连闭合、局限炎症病灶,调整胃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调整全身功能状态。此期严格禁食,减少肠道负担,防止穿孔范围扩大、感染加重,为穿孔闭合提供时机;第二期给予大柴胡汤加减,以通里攻下的大黄、枳壳等,配以清热解毒的败酱草、蒲公英等,以及行气活血的木香、延胡索等,促进腹腔渗液吸收,清除腹内感染,保护肠屏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第三期针对溃疡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手术疗法适用于一般情况好、年纪较轻、单纯性穿孔。

根据国内大组病例报告,约60%的患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并发症发生率为1%~8%,总病死率为0~4.4%。远期随访效果良好者占44.5%~68.6%;有13%~17.8%的患者最终仍需外科手术治疗,在B超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对于了解腹腔渗液的多少、穿孔的大小与部位、是否为胃癌穿孔,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近期、远期疗效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