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发扬,理论创新,效果令人满意

(一)继承发扬,理论创新,效果令人满意

当代国医大师治疗皮肤病,理论多源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名著,然而亦多有创新之举。如历代文献对痤疮(粉刺)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均认为是肺胃血热,上熏头面所致。如《外科正宗》说:“粉刺属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然多年来,禤国维通过大量临床治疗观察发现,痤疮的发病除与肺胃血热有关外,其根本原因在于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和天癸相火过旺。由于肾阴不足,相火过旺,导致肺胃血热,上熏面部而发痤疮。今之痤疮患者,除了青少年外,30岁以上患者亦不少见,尤其妇女患者,更有明显增加之象。由于学习紧张,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而病情加重。青少年生机勃勃,阳气旺盛,若素体肾阴不足,则易致肾之阴阳平衡失调,会导致女子二七、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过早发育,而生粉刺。况且青少年者,多喜食煎炸香口之品,又常勤读废寝,更易耗伤肾阴,致肾阴不足,相火过旺;而今之妇女痤疮者,多为职业女性,常伴月经不调,病情轻重亦与月经来潮有关,且往往有神倦、夜寐差、焦虑、经量少等肾阴不足之象,这与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而导致内分泌失调有关。故禤国维提出痤疮(粉刺)主要致病机制是肾阴不足,冲任失调,相火妄动。治疗采取滋肾泻火、凉血解毒之法。现代研究已知,在长期紧张、压力的影响下可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来应付压力所需,而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同时亦可制造雄激素,而雄激素会刺激皮脂腺分泌皮脂,而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发病主要与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内微生物感染和全血黏度增多等因素有关。皮脂当属中医“精”的范畴,属肾所藏。肾阴不足,相火过旺,虚火上扰,迫“精”外溢肌肤、皮毛,则皮脂增多,热蕴肌肤、皮毛则生痤疮。而从有关实验研究分析,滋阴育肾的中药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减少皮脂腺分泌;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中药有抑菌消炎和改善血液黏度作用。据此禤国维提出的肾阴不足,冲任失调,相火过旺的痤疮发病机制,阐发了当今社会环境对人的内分泌的改变作用,以及内分泌与中医肾气的关系,从而解释了肾阴与痤疮的关系,在临床运用中确有指导意义。其弟子范瑞强发现女性痤疮的发病除了与上述机制有关外,与肝经郁热亦密切相关。认为肝肾乙癸同源,肾阴不足,相火过旺,水不涵木,肝阴不足,肝经郁热是痤疮发病的新理论。临床中以滋肾阴、清肝火的滋阴清肝方治疗寻常痤疮有效率达89.58%。并能有效地降低女性痤疮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