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脑影像学研究
2025年08月10日
4.脑影像学研究
北京医学院张蔚婷等用功能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不同频率电针引起不同脑区的激活,发现2Hz低频电针与100 Hz电针都能引起正常人痛阈升高,其激活的脑区有一部分重叠而不完全相同。中国科学院的田捷等认为,一般功能核磁共振所用的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方法可以反映视觉听觉等瞬时作用的感觉,而针刺的作用是一个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逐渐积累的过程,需要创建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即“非重复事件相关实验设计”(NRER)的功能核磁共振(f MRI)方法才能实现(图1-2-3)。

图1-2-3 针刺镇痛神经化学变化示意图
不同频率的电针(EA)可以激活脑内不同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肽。2 Hz低频刺激可以激活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NE)等单胺类物质,以及内啡肽(End)、内吗啡肽(EM)、脑啡肽(Enk)等阿片肽;100 Hz高频刺激可以激活脊髓中的强啡肽(Dyn)。显示出不同频率电针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具有频率特异性)。过多的阿片肽可以激活其对立面,即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等抗阿片肽,对抗其镇痛作用。100 Hz电针本身也可以激活CCK-8的释放。因此CCK-8的功能旺盛者,针刺镇痛效果差,体现出不同个体针刺镇痛效应的个体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