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确立“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

3.针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确立“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

林兰针对早期糖尿病血管病变研制了降糖通脉宁胶囊,针对糖尿病肾病研制了糖微康胶囊,针对糖尿病冠心病研制了益气养阴、活血宣痹的糖心平胶囊,建立了相应的诊疗规范和新药研发平台,为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提供了有效方药,为临床研究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1)血瘀证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相关研究 20世纪90年代,林兰带领团队开展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临床发现70%以上糖尿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血瘀症状。生理病理研究证实,血液黏滞是闭塞性血管病变的基础,这与中医学“久病必瘀”“久病入络”“血脉瘀阻”的理论相符。降糖通脉宁防治糖尿病血管合并症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625例中336例(占53.76%)具有血瘀证,分布于三型:71例阴虚热盛型中的35.21%、475例气阴两虚型中的52.21%、79例阴阳两虚型中的79.61%均具血瘀证。与血瘀证在三型中分布比例类似,血管病变分布按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逐渐递增,病情随之加重。表明两者有共同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向。研究认为,血管病变与血瘀证为同一病理的两种不同表现,血瘀证为血管病变临床证候的体现,血管病变为血瘀证的具体病理基础,两者同出一辙,互为因果。同时得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糖尿病血管合并症之大法。

(2)降糖通脉宁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 应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功效的降糖通脉宁治疗6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159例对照组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以证候变化及理化指标改善进行评价,结果提示:总有效率77.28%,气阴两虚型兼血瘀证者有效率为81.89%。① 心血管病:治疗后使61.37%的异常心电图得到改善。该药物还能增加心室每搏输出量,降低外周总阻力,改善左心功能。② 脑血管病变:治疗后36%症状得到改善,头颅CT显示梗死面积缩小,密度变淡,CT值上升。③ 下肢血管病变:79.41%~83.33%患者下肢麻木、疼痛等感觉好转;57.69%患者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显著减轻;44%~45%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得到改善。肢体血管多普勒证实65.29%患者血管内径有所增宽,血循环得到改善。④ 视网膜病变:56.4%患者背景型视网膜病变好转。说明降糖通脉宁能防治早期糖尿病血管病变。应用激光制备瘀血家兔模型,经降糖通脉宁治疗后,发现家兔微循环得到改善,血管紧张度下降,减轻血管通透性,促进毛细血管的恢复,改善血管运动功能、解除红细胞聚集,促使血栓消散,渗血吸收,维护血管内皮结构完整,优于对照组。降糖通脉宁胶囊能纠正血液流变性异常,降低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改善脂代谢;纠正胰岛功能,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研究表明,本品对于防治糖尿病心、脑、肾、眼等血管并发症来说,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中药制剂。

(3)糖微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 林兰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应用糖微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10例,结果表明,在综合指标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其中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显效率为33.59%,有效率为78.90%,高于开博通对照组(61.19%)。对改善糖尿病肾病有关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也呈现较好的疗效。急慢性毒理实验表明,该药无毒性作用。随后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又对糖微康胶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① 制定了疗效评价指标:制备了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两种动物模型。实验证实糖微康能调节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糖、脂代谢,改善肾脏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肾小球的高灌注、高滤过,延缓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球硬化的进程,模型稳定,指标易测,可重复性好。② 在国内首次开展了DNA甲基化酶、RNA聚合酶、核糖核酸酶(RNase)等相关基因的调控与表达相关研究,开创了在糖尿病肾病中医药防治领域研究的新方法。研究发现,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肾、胰组织DNA甲基化水平均升高,作用位点在Cp G二核苷酸的C碱基上。研究最终得出,糖微康胶囊的疗效是通过对肝、肾等组织基因组整体基因修饰和调节实现的。从基因遗传学角度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中药作用靶点,阐述了中医“肝肾同源”理论。③建立体外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及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发现糖微康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抑制系膜细胞合成系膜基质-胶原增加;减少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I 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

(4)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研究 林兰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通过随机单盲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心脉瘀阻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应用益气养阴、活血宣痹的“糖心平”,其中治疗组124例、对照组(中药地奥组73例、西药潘生丁组25例)。结果显示:糖心平具有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调节糖脂代谢及血管活性物质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强心脏收缩功能,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症状等综合作用,总有效率为87.09%;其中改善异常心电图显效率40.32%,有效率5.64%,优于中药对照组(32.4%)、西药对照组(36.37%),且无肝、肾毒副作用。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① 对家兔糖尿病冠心病模型的基础研究:纠正动物模型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节6-keto-PGF-1α(6-酮-前列腺素1α)/TXB2比值,优于对照组;增加血NO含量,促进NO分泌与合成、改善动物急性心肌缺血S T段优于两对照组。② 对实验性动物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学研究: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及酶学变化以改善心肌病变。③影响动物模型心肌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表达:实验动物心肌组织内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明显增高,糖心平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调节RAGE的基因表达,进而减弱AGEs-RAGE(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的相互作用,使受体介导的细胞内效应减弱。④ 对实验性动物心肌病变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m RNA变化的影响:心肌局部存在着RAS的激活,RAS的激活参与心肌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糖心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调整心肌局部RAS紊乱,并通过此途径对糖尿病心肌病变产生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