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急性肠梗阻
根据急性肠梗阻病理病机将急性肠梗阻分为气滞型(单纯性肠梗阻)、瘀结型(梗阻时间长或可能存在血运障碍)和疽结型(存在血运障碍)3种。其中,气滞型肠梗阻是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的适应证;瘀结型肠梗阻应在密切观察下实行非手术治疗;疽结型肠梗阻应行手术治疗。
(1)一般性非手术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充分的胃肠减压,以使梗阻近端消化道保持空虚;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经胃管依序分别给予植物油(100~200 m L)、通里攻下中药(200 m L),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0.25~0.5mg)及中药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等,各项治疗间隔1小时,可视情加用腹部颠簸疗法,有助于并发部分扭转的肠管复位。近年来肠梗阻导管在临床上广为应用,充分减压梗阻近端胃肠道,应用中药通里攻下,大大提高了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成功率。
在有效的胃肠减压后,可酌情经胃管或肠梗阻导管小量、多次注入中药汤剂。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根据肠梗阻中医见证与临床体征,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证实以大承气汤为核心的一组方剂,已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手段。里热证,气血瘀滞者复方大承气汤主之,予泻热通下的厚朴、枳实、生大黄、芒硝等,行气祛瘀的炒莱菔子、桃仁、赤芍等;肠腔积液较多者甘遂通结汤主之,予行气祛瘀的厚朴、木香、桃仁等,逐水通下的大黄、甘遂末等。
(2)复杂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肠梗阻是一类原发病复杂、腹腔粘连严重的机械性肠梗阻,常规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效果均不佳(近期失败或远期反复发作)。急症病例术后常伴有较高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根据天津市南开医院的临床资料,复杂性肠梗阻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8.6%,病死率高达5.7%,属于腹部危急重症疾病。目前已提出一套“复杂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三阶段治疗方案”,以解决复杂性肠梗阻的治疗难题。复杂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三阶段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3个阶段,详见流程图(图1-14-1)。

图1-14-1 复杂肠梗阻三阶段诊疗流程
在该方案的指导下,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有长足进步,在全国形成巨大影响,见表1-14-1。
表1-14-1 各阶段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效

注:和第二阶段相比,*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