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其瘀滞(消除病理变化)

2.化其瘀滞(消除病理变化)

血瘀证的产生,既有血液生理功能的改变,也有血液本身病理产物的形成。由于感染、炎症、组织异常增生、免疫功能异常等原因,机体产生多种病理产物进入血液,使血液有形成分发生改变。病理产物迁延日久,就会在血管壁沉积进而形成斑块,造成血管不同程度的堵塞,血液流动瘀滞或停止,使相应器官组织血供障碍。因此,化其瘀滞,消除血液运行中瘀滞的成分,是活血化瘀治法的重要内容。陈可冀等率先以AS血管重构、抑制AS炎症反应为切入点进行活血化瘀方药防治AS和稳定AS斑块的研究,证明活血化瘀方药不仅可以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及AS斑块的形成,而且可以调节AS导致的血管重构;不仅可以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调节脂质代谢,而且可以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调节胶原代谢过程。同时利用HG-focus基因芯片技术探讨AS形成的机制,对ox-LDL损伤的VEC和正常VEC表达的基因进行对比分析,表明AS相关基因涉及细胞凋亡、氧化应激、黏附因子、细胞增殖分化和代谢等相关的基因表达改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理气药(柴胡、枳壳)和活血药(川芎、赤芍)有效部位配伍抗AS的分子机制,证明其在调节相关基因表达方面的靶向有明显不同。从AS相关蛋白表达改变进行研究,亦得到类似结果,从分子水平阐释了理气活血配伍抗AS的科学内涵。通过系统研究不同活血化瘀中药及其配伍的作用及其协同作用机制,发现理气药偏于改善血管功能,活血药偏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解毒药偏于抗炎稳定斑块;理气活血药协同配伍抗AS、活血解毒药协同配伍稳定斑块均优于单药应用。活血、解毒及活血解毒中药有效部位均可通过改善斑块内成分发挥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但其作用环节有所差异。其中,兼有活血和解毒作用的中药虎杖提取物、大黄醇提物稳定斑块效果最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脂质代谢和改善胶原沉积及代谢有关,尤以抑制炎症反应最为关键。以上为阐释活血化瘀不同配伍用于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等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研究还发现,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系列方药还有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影响血小板活化后骨架蛋白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等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