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  语

三、结  语

中医五官科学发展数千年,逐渐从一些零散的认知理论演变出了完整缜密的辨证论治规则,是极具特色的临床学科。在此基础上的理论和临床操作技巧的创新具有相当的难度,提出新观点,且易被现代中医医师普遍认可和接受,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发现不足和提炼归纳,才能总结出新的临床观点。本文涉及6位国医大师的6类8项五官科临床上的传承创新。可以看出,国医大师们在五官科诊疗理论方面各具特色,且有着颇为深入的临证感悟,创新点也在不同领域大放异彩,在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深入临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临床工作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因此获得了中医学界的尊敬和推崇,成为医者典范。

参考文献

[1]张正杰,李振华.国医大师李振华应用健脾祛痰养肝息风法治疗梅尼埃病[J].河南中医,2010,30(1):30-31.

[2]刘志明.咽异症患者有关心理生理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4):282-283.

[3]洪广祥,张燕萍.冬菀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2):737-741.

[4]王东方,干祖望.110例喉源性咳嗽患者纤维喉镜检查及其神经生理学基础[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9,9(2):56-57.

[5]干祖望.过敏性鼻炎的辨证论治[J].江苏医药,1976,305(5):47.

[6]冯俊,巢国俊.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6,16(1):5-6.

[7]唐由之.白内障针拨套出术的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1,1(1):8-11.

[8]王茂源,王琦.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30(4):66-69.

执笔人:李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