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伤寒论》方药剂量之谜,实践经方本源剂量,提高糖尿病的中医疗效

4.探索《伤寒论》方药剂量之谜,实践经方本源剂量,提高糖尿病的中医疗效

治疗疑难重症,本是中医之特色优势,而当今中医有逐渐失去阵地的忧虑,医家对剂量的把握不够到位是当今症结。仝小林依托“973”计划项目“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经过系统深入梳理,将“量”从传统“理法方药”四要素辨证论治体系中剥离出来,构建了“理法方药量”五要素辨证论治体系及“以医为本”和“以药为本”的方药剂量理论框架。以临床疗效评价为中心,结合经方量-效关系的药效物质研究、药效学研究多学科整合,揭示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研究按照病证结合模式,以葛根芩连汤整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量效关系研究为示范,从临床角度归纳总结“量”与“效”的关系,针对糖尿病并发症,通过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量效研究,进一步探索了中成药的量效关系研究。通过随症施量要素的方法学研究,形成含有随症施量要素的中医临床研究方案,并对随症施量的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量-效关系进行验证研究,揭示了证变量变复杂情况下的方药量效变化规律,提出“随病定君,随症施量”等以医为本的临床用量策略,提高了临床疗效,从而为“以医为本”的方药剂量理论的形成和验证,提供科学的方法学支持。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量效关系研究证实,方药量效关系表现形式受到作用靶点和效应指标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此外,从示范方药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位剂量比较研究中,揭示异病同治关键在于剂量的应用,用科学数据证实了量变致新、症量相应、量变致反等临床用量规律的客观存在。通过文献荟萃、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及临床研究,从疾病、处方、药物和患者等多角度综合考虑,提出方药临床用量策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专家组共同推荐:① 预防用药、慢病调理时,经方1两可折合1~3g应用。② 治疗一般疾病时,经方1两可折合3~6 g应用。③治疗急危重症,经方1两可折合6~9 g应用。建立了“方药剂量与量效关系信息数据仓库”,为同类研究提供示范,搭建了方药量效研究平台,为临证合理用药和灵活运用剂量提高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