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病相关的实证研究
(1)流行病学调查 ① 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汇集我国9省市(江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横断面中医体质调查(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实施)原发性高血压患病人群1507例,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有意义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结果:按P<0.05,控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因素后,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入选了3个中医体质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痰湿质(OR=2.00,95%CI=1.58~2.55)、阴虚质(OR=1.66,95%CI=1.33~2.08)、气虚质(OR=1.37,95%CI=1.13~1.66)。以性别分层分析,男性高血压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痰湿质(OR=1.61,95%CI=1.22~2.14)和阴虚质(OR=1.60,95%CI=1.17~2.19);女性高血压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痰湿质(OR=2.80,95%CI=1.79~4.39)、阴虚质(OR=1.55,95%CI=1.13~2.14)、气虚质(OR=1.39,95%CI=1.05~1.84),痰湿质对女性高血压的影响更显著。这个结果提示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是高血压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中医体质影响因素不同。② 超重/肥胖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汇集我国9省市18岁以上超重(4074例)和肥胖(892例)人群,体质类型的判定应用判别分析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与平和质相比,痰湿质者超重(OR=2.05,95%CI=1.79~2.35)和肥胖(OR=4.34,95%CI=3.52~5.36)的危险度均显著增高,气虚质者肥胖(OR=1.60,95%CI=1.30~1.98)危险度显著增高,而阳虚质、瘀血质、气郁质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度显著降低。这个研究结果提示我们,痰湿质、气虚质是超重/肥胖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防治肥胖应重点关注痰湿质和气虚质。③ 糖调节受损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选取气虚质、阴虚质及痰湿质3类体质各30例共9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和体重指数,检测血脂。结果发现:痰湿质组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阴虚质组及气虚质组(P<0.05);阴虚质组的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高于气虚质组和痰湿质组(P<0.01);痰湿质组的空腹胰岛素明显高于气虚质组和阴虚质组(P<0.01);痰湿质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气虚质组和阴虚质组(P<0.05)。痰湿质组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明显高于气虚质组和阴虚质组(P<0.01);痰湿质组与阴虚质组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气虚质组(P<0.05)。得出结论为:痰湿质的糖调节受损患者存在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并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并伴有脂代谢紊乱。④ 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中医体质学特点的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观察555例患者,运用多元相依变量统计分析技术分析CP患者的体质特征分布规律。结果发现:CP体质特征分布为平和质76例(13.7%),气虚质65例(11.7%),阳虚质63例(11.4%),阴虚质44例(7.9%),痰湿质65例(11.7%),湿热质83例(15%),瘀血质43例(8%),气郁质78例(14%),特禀质38例(7%)。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CP患者体质基础以实性体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最多,说明CP病机转化易虚实夹杂,以实为主;气郁质患者易表现出较重的临床症状;湿热质患者易出现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较高;平和质对CP有一定的保护作用。CP患者发生轻度勃起功能障碍的体质基础以实性体质为主。虚性体质男性患慢性前列腺炎后容易出现中、重度勃起功能障碍。
(2)分子生物学实证 研究发现,痰湿体质者在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方面与非痰湿体质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提示痰湿体质者存在微循环障碍;痰湿体质者的血压水平、体重指数(BMI)、腰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红细胞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平和质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平和体质者,揭示部分痰湿体质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TG、TC、LDL-C处于临界高值;痰湿体质者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平和体质者,部分痰湿质存在糖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正常血糖时痰湿体质者空腹血糖均数高于平和质者,并有部分痰湿体质者存在空腹血糖损害、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痰湿体质血尿酸(UA)水平显著高于平和体质者,其中部分痰湿体质者UA水平高于正常值,提示痰湿体质存在嘌呤代谢障碍。
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痰湿体质能够有效识别代谢紊乱人群进行109例肥胖人群痰湿体质判定和肥胖亚型(MHO)判定,发现痰湿体质可有效识别肥胖人群中的代谢综合征人群(P<0.01);进行30例痰湿非肥胖人群代谢指标测定,发现代谢紊乱发生率为33.3%,高于自然人群中的6.4%,OR=7.39。
代谢生化指标检测发现痰湿体质呈现代谢紊乱倾向性改变。进行平和质、痰湿非肥胖、肥胖痰湿、肥胖非痰湿、代谢综合征5组人群腰围、BMI、FAT%、SBP/DBP、血脂四项、空腹血糖等代谢相关指标测定,发现在肥胖指标均等的情况下,痰湿体质明显造成SBP、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升高(P<0.01或0.05)。进行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敏感性(ISI)、炎症因子(TNF-α、IL-6、CRP、MCP-1)、应激因子(T-AOC、SOD、GPx、CAT、MDA、8-氧化-脱氧鸟苷、ox-LDL、NO/eNOS/iNOS)、脂肪细胞因子(Leptin、ADP、FFA)测定,发现痰湿体质独立于肥胖之外造成胰岛素抵抗、炎症高表达、氧化应激现象(抗氧化能力减低——SOD降低,脂质氧化损伤——MDA和ox-LDL升高),一氧化氮应激现象(NO、iNOS高表达),但脂肪细胞因子测定与肥胖差异不大,甚至肥胖脂肪因子表达更高。说明,痰湿体质不同于肥胖,痰湿体质更容易出现IR、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蛋白水平检测发现,痰湿体质呈现代谢紊乱特征进行肥胖痰湿与非痰湿体质蛋白表达测定,差异蛋白GO分析富集到囊泡腔、胞质膜界囊泡腔、细胞质囊泡部分、血小板脱粒、TNF-α受体结合、TNF-α受体超家族结合,pathway富集到血小板脱粒、血小板活化、非整合膜的ECM相互作用、细胞外机制降解、黏着斑、PI3K-Akt通路。差异蛋白与疾病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痰湿体质相较于非痰湿体质更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如中风、外周血管病、冠心病、认知功能障碍等。依据蛋白组学测定结果,推测痰湿体质人群可能呈现内皮功能障碍问题。因此进一步进行肥胖痰湿与非痰湿两组人群内皮功能测定,结果显示痰湿体质呈现明显的内皮功能障碍(P<0.01)。
基因组学检测发现,痰湿体质呈现代谢紊乱特征进行痰湿体质与平和体质两组人群m RNA表达谱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差异基因GO分析明显富集到与代谢紊乱相关的功能上,上调基因富集到血小板脱粒、凝血、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等功能,下调基因富集到细胞内胆固醇运输、细胞内磷脂稳态、阻断脂肪分解、阻断巨噬细胞泡沫化、激活IκB激酶抑制剂等功能,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痰湿体质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PPAR信号通路、脂肪酸延伸信号通路等经典代谢信号通路激活状态。依据蛋白水平测定结果及表达谱中差异显著的基因,结合临床事实,选择15个目标基因NFKB2、SOCS3、PPAR、STAT6、CD86、TNFRSF8、TAOK1、HPRT1、THBS1、CCL5、GAPDH、ICAM1、WASF2、IKBKB 和SRGAP2,结 果显示除NFKB2和TAOK1之外,均与芯片结果一致,功能集中在炎症、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肥胖等相关机制上。
表观遗传研究发现,痰湿体质发生代谢紊乱可能受甲基化调控影响。选取痰湿体质及平和体质进行Infinium Human Methylation 450 Bead Chip DNA甲基化芯片检测及数据分析。发现,痰湿体质组和平和体质组Cp G位点低甲基化(<25%)的比例分别为30.27%和30.32%,Cp G位点高甲基化(>75%)的比例分别为49.16%和47.89%,两组样本的甲基化水平密切相关(Pearson's r=0.9978715,p-value<2.2e-16)。最终共获得288个差异Cp G位点共注释到256个基因,包括169个高甲基化基因和87个低甲基化基因。对这256个差异基因进行IPA(The 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通路分析,共有249个基因为IPA所涵盖。通过分析这些基因相关的疾病和生物功能,显示高甲基化基因主要与脂质代谢相关,低甲基化基因主要与免疫和炎性疾病相关。说明痰湿体质呈现代谢紊乱的基因基础可能受到甲基化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