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 语
肾藏象研究作为我国最早开展的中医基本理论研究项目之一,通过抓住一个突破口,逐步纵向和横向拓展,从科学实证角度表明了中医学的重要概念肾阳虚证有客观的、可以重复测量和观测的基础。无论是中医学要借鉴西医学而创新发展,还是要形成新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西医两种理论体系间的相互阐释是必要的步骤。肾藏象的研究首先就是发挥了这个作用,推动了在当代语境下认识中医和传播中医。本研究也拓展和深化了某些中医的传统认识,如观察到支气管哮喘即使没有肾虚表现,也可观测到和肾虚证患者相似的内分泌异常,采用中医补肾治疗能够纠正这种异常,并有临床疗效的提高。这就反映了西医学知识和技术有可能比宏观辨证更为敏感,中医学不仅可以沿着传统道路前进,也可以利用和分享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基于理论研究的发现,形成了数种新药、新的临床治疗方案,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不仅重视实证研究,也注重理论总结,在肾藏象的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提炼、升华,形成了系列方法论原则,如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
肾藏象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亏虚等,相互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在肾藏象研究之初,同时观察、比较了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还有脾虚证,在当时的多达30多个指标的筛选中,仅观察到肾阳虚证具有尿17羟值显著低下,以此为突破口,才有了今天肾阳虚证研究的成果。需要注意到,肾阴虚证、肾精亏虚证至今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研究突破。肾藏象和其他脏器系统也有密切的关系,如脾虚证。中医也常说久病及肾,意即各种病证,迁延日久都可能发展成中医的肾藏象异常。如何从肾阳虚证的研究扩展到整个中医证的研究,也是今后学术界努力的方向。基础研究的难度为大家所了解,但也宜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如同一座高楼大厦,奠基之处的创新带有根本性和更大的辐射作用,可能使学科走得更远、更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