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影响

(一)学术影响

1.1984年8月7~9日在北京召开全国针刺麻醉学术讨论会,参加者800余人(国内及国外各一半),辛育龄和韩济生分别做“针刺麻醉临床研究”和“针刺麻醉原理研究”大会报告。

2.1997年11月3~5日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持召开的针刺疗法听证会上,韩济生应邀做首场有关针刺镇痛原理研究的大会报告,上海医学院的曹小定和俞瑾分别做了“针刺对免疫抑制的影响”和“针刺促排卵”的报告。该次有1200余位医师、律师、社会保险业者等参加的大会得出的结论认为:至少在手术后镇痛和防治恶心呕吐方面,针刺有明确疗效,并有科学依据。鉴于美国NIH在国际学术界的权威地位,该结论对于将针灸疗法推广应用于全球医学界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此基础上,NIH加强了向生物医学界投入大量科研经费从事针刺原理研究,并引起生物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的研究兴趣。韩济生研究团队也连续13年得到NIH科研资助从事针刺研究,这在美国学者中也是罕见的。

3.1982年韩济生在国际药理学和毒理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上发表了“针刺镇痛神经化学基础”文章,该文已成为从事针刺研究学界的经典文献,发表30余年后仍在继续被引用,迄今已被引用398次。2003年韩济生发表在美国神经科学动态(Trends in Neuroscience)上介绍针刺镇痛原理的论文已被引用483次。

4.2011年韩济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召开的第13届世界疼痛大会上应邀做题为“针刺镇痛的共识和歧义”的大会报告,会后1年内,该报告成为21个大会报告中被付费阅读最多的3篇论文之一。

5.2013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第14届世界疼痛大会上,韩济生接受国际疼痛学会颁发的“荣誉会员”证书,在全世界仅有38人(中国仅1人)获此殊荣。

6.2014年美国针刺研究学会(Society for American Acupuncture Research,SAAR)成立10周年,首次到美国境外(北京)举办年会,为韩济生颁发该学会首次颁发的“针刺研究终身成就奖”。

7.2012年韩济生担任“国际标准组织(ISO)”关于“电针仪”质量标准的制定者。

8.2017年12月3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会上授予韩济生“首届‘天圣铜人’科技特殊贡献奖”。

这一系列事件说明在国际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方面我国所占的主导地位。但上述研究成果不可能解释针刺镇痛所有现象,针刺治疗各种疾病的机制也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在探索针刺治病原理时,应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使针刺原理研究的宝库不断丰富,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