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 语
作为新一代的抗疟药物,青蒿素是不含氮原子、具有双氧桥特异化学结构的倍半萜内酯,其作用方式与已有的抗疟药不同,显示了速效、高效、低毒的特点。由青蒿素肇始、双氢青蒿素等衍生物研发、ACT应用,已成为世界疟疾治疗的首选药物,成功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蒿素源于中医药,其发现得益于中医典籍的启示,从事中医药的工作人员是青蒿素研发队伍的开拓者和重要主力军。青蒿素的发现,说明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体现”。
疟疾是全球重大寄生虫病,传播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发病数亿例,每年因疟疾致死百万人。20世纪60年代,由于疟原虫对已有抗疟药产生耐药性,疟疾肆虐全球,东南亚是重灾区,我国疟情也曾几次局部暴发。时值越南战争,美越双方军队因疟疾减员严重,越方求援于中国,希望获得新的有效抗疟药物。社会的重大需求,使我国政府做出决断,成立“523”项目,组织军民联合攻关。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要,催生了青蒿素。
从青蒿素的发现-衍生物的研发-青蒿素复方的应用,从青蒿资源调查-高产株药材基地培育-人工和生物合成启动,从实验室试产-工厂参与-企业集群形成,从国内产学研协作-国际产学研交流-世界产销竞争,从一个发现,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农业、工业、商业的衔接融合,形成全链条的新产业,凸显了原始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凸显了我国生物医药科学家、工商精英等多学科、多单位、多部门集体协作攻坚的智慧和贡献。其中,全国“523”领导小组和“青蒿素指导委员会”在特定时期的组织协调推动,功不可没。
人才是科技工作的支柱,是拉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在众多团队参与的青蒿素研究与开发系统工程中,有着一批以屠呦呦为代表的善于思索、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持之以恒的领军人物,有着一群矢志攻关、辛勤耕耘、坚持不懈、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都将被青蒿素的研发史所铭记。青蒿素的研发工程,为我们正确理解集体和个人的作用和贡献,为我们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祖先留下的中医药宝贵财富,为我国进一步的科技创新吹响了进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