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肾病多瘀论”,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法”

2.倡“肾病多瘀论”,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法”

郑新提出的“肾病多瘀论”,分为因实致瘀和因虚致瘀。因实致瘀主要有痰湿致瘀、湿浊致瘀等;在因虚致瘀中,主要表现为气虚血瘀,阳虚寒瘀,阴虚热瘀,血虚致瘀。他认为瘀血不单是肾脏疾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之一,而且是肾脏疾病持续发展、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重要环节,而活血化瘀则是治疗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治疗上以血瘀为变,活血化瘀通络贯穿治疗的始终。郑新认为,痰湿浊虚均可致瘀,临证时,仔细分辨致瘀成因,分证论治。若遇痰湿致瘀,予炮穿山甲、蚤休、熟大黄、地龙、桃仁、川芎等;湿浊致瘀则予猪苓、川牛膝、车前子、半枝莲、益母草等;气虚致瘀予黄芪、生晒参等;阳虚致瘀予淫羊藿、附片等;阴虚致瘀予知母、黄柏、生地黄、牡丹皮、丹参等,血虚致瘀予阿胶、大枣、当归等。临证中常常遇到致瘀成因多样化,郑新常兼用多法化瘀通络,同时注意调理脏腑、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