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研究

1.文献研究

近几十年来,中医临床各家一方面溯本求源整理挖掘中医古籍中关于四诊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运用现代理化检测技术,结合高科技手段,探索中医四诊资料客观化分析的方法,补充、完善中医诊断系统,进而规范其发展。首先,在中医四诊古籍整理挖掘方面,如杜松等人总结了《诸病源候论》中有关面部官窍望诊理论内容,包括目诊、耳诊、口诊、唇诊、齿诊、鼻诊等,丰富了中医面部望诊理论及其临床应用。陆小左等编校了《中华舌诊观止》对清以前的舌诊专著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校注,为传承古籍精华,开拓四诊客观化研究视野做了努力。其次,在四诊文献及临床数据库挖掘开发方面,天津、湖南、上海等中医院校建成了计算机四诊文摘库及检索系统。所收集论文来自1919年至今,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卫生杂志和学报、医药卫生单位出版的定期刊物及全围专业学术会议的论文汇编等。有的学者如赵松雪开发了舌脉诊断综合分析系统,录入10818例病例,然后将舌脉证录入数据库,经过该系统的分析统计,可以反映出舌脉证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选定某一脉象,可以显示与该脉象对应的舌象和证型的分布情况,并将结果按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可直观显示出该脉象与哪些舌象和证型的相关性最大,与哪些舌象和证型的相关性最小。刘晋平等开发的“脉象软件”,将明清及现代病案3006例拆分为病名、证型、舌象、脉象和症状5项填入Excel中相应的位置,建立起病名与脉象之间、脉象与病名之间、证型与脉象之间、脉象与证型之间的关联性,用SPSS软件做初步的处理,筛选出6种脉象,然后进行计算机程序编制,创建了“脉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