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理论,优化给药途径,进行剂型改革

3.继承传统理论,优化给药途径,进行剂型改革

由于中风发病急骤、病情危急,而传统的口服煎剂给药方法对于这类危重病患者来说多有缓不济急之弊。张学文积极倡导方药的剂型改革,他将实践验证有效的方药,先后改制成中药静脉滴注剂(“通脉舒络液”)、肌肉注射剂(“金蒲丹针”)、肛肠灌注剂(“速渗通”)、片剂(“清脑通络片”,即“小中风片”)、口服液(“脑窍通”)等剂型,用于中风病急救,显著提高了疗效,具有疗效高、疗程短、安全可靠、后遗症少等优点。由他主持研究的这项课题荣获“1986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为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延缓中风病的发生,他带领课题组拟定“清脑通络片”,治疗中风先兆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此课题先后获得“九零年度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九二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卢芳继承“鼻通于脑”理论,结合解剖学和生理学认识,开发中风鼻溶栓,创新中风给药途径。他将临床数十年的经验方剂开发为“中风鼻溶栓”,鼻腔给药直接吸收进入脑脊液,避开了“血脑屏障”的阻隔,直接作用于靶向组织,明显减少了用药量;同时鼻腔给药又能避免口服药物的肝胃首过效应,因此生物利用度高,给药方便。通过现代工艺技术提取而成的中风鼻溶栓,具有活血通络、醒脑开窍的功效,适用于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脑梗死、老年性痴呆等病,于2004年获黑龙江省中医科学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