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药学时期
2025年08月10日
(四)自然生药学时期
生药学经过前3个阶段的发展,由萌芽到形成一门技术和理论都相当完善的应用学科,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很多大学相继取消了“生药学”(pharmacognosy)的课程教育。然而,在20世纪末,人类“回归自然”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兴起,使生药学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在20世纪末期,随着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等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药学的发展,其他学科及相关知识的渗入使得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扩大,技术方法不断更新,生药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延伸,并产生了许多新的热点领域。其中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不断深化和提升,使生物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得到客观准确的阐释,且与生药学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横向联系和交叉融合,以此开拓新的前沿领域和新的增长点,使得“分子生药学”这一交叉科学应运而生。
自从1995年黄璐琦在《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一文中首次提出“分子生药学(molecular pharmacognosy)”的概念,将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传统生药学科中来,解决生药材中鉴定、生产及成分等技术和理论问题,分子生药学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1998年,分子生药学开始走进大学课堂(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分子生药学》第一版出版,该书陆续成为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教材,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并获得中医药专家高度评价,“分子生药学”作为一门生药学分支学科正式诞生,之后相继出版了《分子生药学》第二版和第三版,随着《分子生药学(英文版)》由斯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出版,标志着这门学科获得了国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