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
禤国维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临证见解简述如下。
(1)病机以肾虚为本;辨证宜与辨病相结合 禤国维认为,本病虽以肾虚为本,但常见诸多毒瘀标实之象,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本病因禀赋不足,或七情内伤,或劳累过度,以致阴阳失衡,气血失和,经络受阻。风火寒湿之邪极易乘虚入侵,兼因腠理不密,日光暴晒,外受热毒,热毒入里,瘀阻脉络,而内伤脏腑,外阻肌肤。热毒炽盛,燔灼营血,可引起急性发作,疾病后期又多阴损及阳,累及心、肝、脾、肾等脏,表现为上实下虚,上热下寒,水火不济,阴阳失调的复杂症候。故实为本虚标实之证。观之临床,SLE早期表现往往不典型,有时仅以一项症状、体征或实验异常为主要依据,常不能确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不能及早地进行正确的治疗而致误治或恶化。而毒瘀痹阻的标实之象,或多或少,或隐或现,或以为主,或以兼夹,本虚标实,变化多端,局部致皮肤、肌肉、关节受累,甚则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俱损,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反复迁延,故临床辨证须明辨虚实、主次,要抓主要矛盾,宜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首先运用现代医学检验手段,对本病进行确诊,然后再运用中医四诊八纲进行辨证分型施治。针对病程的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投方用药,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2)补肾阴,标本兼治;宜药治食疗并重 禤国维认为本病虽病情多变、病机复杂,但总属真阴不足,阴虚血虚为本,虚虚实实之中,肾阴亏虚而瘀毒内蕴是贯穿病程之主线,补肾滋阴应为其治疗前提。该病慢性活动期,患者以阴虚内热最为常见,可贯穿在整个病程和各个证候中,包括早期、轻症病例,有浆膜炎、血细胞减少、肾脏等内脏损害病例,以及相对稳定和恢复期、缓解期病例。病程中阴虚内热常与血热、瘀热互结且较易为外邪所诱发而急性发作;急性发作病例,以气营热盛为主,等邪热退后,病势向阴虚内热转化。其中狼疮性肾炎的中晚期伴有低蛋白血症、肾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者,常由阴虚内热转为气阴两虚、脾肾两虚、阴阳两虚。治疗应以养阴固本贯穿始终。养阴的含义有补阴、清热、生津、润燥四方面。其常选用生地黄、麦冬、玄参、何首乌、石斛、炙龟甲、玉竹、炙鳖甲、枸杞子、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芦根、知母等滋肾补阴、养血柔肝之品以固其本,喜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增液汤、沙参麦冬汤等方。禤国维常以六味地黄加生地黄、益母草等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SLE,在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方中生地黄味甘、微寒,气薄味厚,沉而降,归心、肝、肾经,具有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之功。熟地黄味甘、性温,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四物汤、六味地黄丸以之为君,其性沉降静守,能平其躁动上升之虚火。益母草活血化瘀、调经、利水,传统常用于妇科经、产诸疾,近来亦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对于利尿消肿、改善肾功能有效。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味,以阴配阳,诸药配伍,补虚泻实,标本兼顾,补而不滞,泻而不虚。正所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以致和平。”当然SLE临床表现错综复杂,除肾虚瘀毒外,尚有毒热炽盛、脾肾阳虚、风湿热痹等其他证型,在推崇养阴大法的同时,禤国维也常依据临床不同症状,配清热、活血、祛风、益气、补肾、养血、利水、安神诸法,灵活运用。
《太平圣惠方·食治篇》谓:“夫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清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适情遣病者,可谓上工矣!”古代亦有“医食同源”之说。药物具四气五味,饮食物亦不例外。禤国维十分重视饮食调摄与治疗的关系,他指出SLE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宜药治食疗并重,食物依其食性有平补、清补、温补三大类。狼疮患者阴虚的多,内热、血热而有热象的多,故食物应以清补、平补为主,参合温补。对部分脾肾两虚、气血两亏的人才需要以温补、平补为主,参合清补。清补的食物有甲鱼、乌龟、鸭、海蜇、蚌肉、蛤肉、蟹、甘蔗、生梨、生藕、慈菇、百合、银耳、西瓜、冬瓜、香椿、茶叶等;平补的食物有大米、小米、高粱、山药、毛豆、赤小豆、白扁豆、橄榄、白果、莲子、花生、芝麻、兔肉、鸽子、猪肉、鸡蛋等。温补食物有鸡、鹅、牛、羊、狗、马、牛奶、乳制品、胡桃肉、龙眼肉、甜橙、栗子、桃、海虾、大葱、大蒜、韭菜、芥菜等。同时选用松软可口的食物,尤其须选用新鲜、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海洋生物,包括牡蛎、乌贼、短鞘章鱼、食用蛤、海参、鱼鳔等,此类食物,具有滋阴养血、补肾益精功效,含有大量的大分子胶原蛋白及肌红蛋白、胱氨酸等营养物质,易于人体的吸收与利用。某些食用真菌类,新鲜水果及蔬菜,也由于鲜美可口,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物质也可选用。总之,食谱不宜太简单,营养成分要均衡,不必毫无根据地忌口。
(3)实事求是,强调防治结合;重疗效,提倡中西并举 目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是治疗SLE有效的方法,但长期大剂量应用有一定的副作用,有时甚至大于其治疗作用。禤国维认为SLE常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病情重、发展快、预后差,有时会出现危急症候,临床应用西药的抢救措施是很有必要的,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的一大特点,是中医药治疗的精华,可明显地减少激素的副作用,提高SLE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并不能完全取代激素等西药,他在临床实践中实事求是,重实际疗效,十分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他指出,近年在本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领域中,片面夸大了雷公藤近期疗效的优点,忽视了它对肝、肾、骨髓及免疫系统的远期不可逆的毒性损害。本病肝肾损害初起表现隐蔽,尤其是慢性肾功能不全,一般仅用尿蛋白和血肌酐、尿素氮作为检测指标,实际上是不可靠的,应该将内生肌酐清除率作为判断的可靠指标。对本病不单纯是治疗问题,而应是治中有防,防中有治,必须强调防治结合,尤其强调各内脏损害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主张在疾病初期,病情活动期,有高热、关节痛、斑疹等,以激素治疗为主,迅速给药,保护重要脏器,同时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护阴的中药。病情控制后,由于炎症病变的破坏与消耗,机体抵抗力降低,加之大剂量应用激素,引起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紊乱,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中医角度看是毒热耗伤阴血,体内气血两伤。产生如神倦乏力、心烦不眠、五心烦热、低热缠绵、自汗盗汗、舌红少苔等症状,辨证为肾阴亏耗,气阴两伤,阴阳失调。治宜扶正祛邪,养阴益气,调和阴阳。此时应以中药为主,调节整体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在患者早期症状较轻、病情较稳定时,多单纯应用中药或以中药为主进行治疗SLE,避免或减轻激素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在病情允许激素减量时,不宜骤然减撤,同时在减激素的过程中重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辨证的基础上常选用具有激素及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党参、甘草、肉桂、鹿茸、冬虫夏草、杜仲、补骨脂、白花蛇舌草、穿心莲、延胡索、法半夏、雷公藤及火把花根等。
路志正认为,其病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病程长,多由素体不足、气血亏损所致,病邪以郁热、火旺、热毒、血热、瘀滞、风湿、积饮、水湿等标实表现为主。病位在经络血脉,以三焦为主,与脾肾密切相关,可累及心、肺、肝、脑、皮肤、毛发、爪甲、肌肉、关节、营血,遍及全身各个部位和各个脏器。治疗以扶正固本、培土益肾、益气养血、调营和卫、温通经络以治本;祛邪以清、泄、通、散、利等法以治标,主张临床上不可操之过急,用药不可过偏,应根据本病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证候,选准经方灵活运用,适度化裁。
周仲瑛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以火毒为先因,以热毒内蕴、瘀热互结为症候特点。其表现虽以肝肾阴虚、营血伏毒为主证,但由于该病病情复杂,兼证居多,在不同的病变阶段,又常常有生风、致瘀、伤气阴、损阴阳、产水湿之变。因此在以解毒、清热、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的基础上,他又常结合病期、证候、酌选方药进行分型施治。其临床用药往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或一方多证,或一证多方,或几方合用,既注意根据临床经验取药之功效之多能,又擅长于通过配伍而协同增效其用之专长。周仲瑛处方中擅长应用的药物主要有生地黄、狗舌草、鬼箭羽、土茯苓漏芦、紫草、赤芍、牡丹皮等。上述药物单独应用时,生地黄补益肝肾、滋阴凉血,狗舌草清热凉血、化瘀解毒;鬼箭羽活血散瘀,祛风通络;土茯苓清利湿热;漏芦清热解毒、通利经脉;紫草凉血消斑、解毒透疹;赤芍凉血活血、和营泻热;牡丹皮既能泻血中伏热,又能散热壅血瘀……通过配伍组合,药物与药物之间或寒热并用、升降共进,或攻补兼施、敛散并投,则清热既有泻营透热、清营凉血、清退虚热之别,解毒亦有清热解毒、凉血解毒、祛风解毒、化瘀解毒、逐水解毒之异,祛瘀又有疏络祛瘀、活血化瘀、搜络剔瘀之用,显示出其对红斑狼疮的治疗既审证求机,力专效宏;又机圆法活、用药灵活的特点。
张镜人认为该病多由素体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导致正气不足,气阴两虚,复受日光曝晒或感六淫邪气,毒邪外侵引起。气阴两虚之证,亦是本病最为常见的证候。本病后期则常因久病不愈,阴损及阳,致阳气衰微或阴阳两虚。治疗首应着眼“热”“毒”“瘀”。并注意护阴益气,标本兼顾。病情稳定后,可配合中医药治疗。其中“清热”“解毒”“祛瘀”中药是治疗本病的特点。清热的中药如鹿衔草、野葡萄藤、白花蛇舌草;解毒的中药如六月雪、龙葵、漏芦、晚蚕沙、升麻;祛瘀的中药如接骨木、鬼箭羽、鸡屎藤。以上中药在临床上应用或侧重清热,或侧重解毒,或侧重祛瘀,用之恰当,颇获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