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骨折的固定
为了维持骨折整复后的位置,必须固定,但固定势必限制肢体活动,而活动又是保持肢体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物质代谢,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然而活动又会影响固定。因此,固定和活动之间存在着矛盾。中西医结合的外固定方法就是在调查和研究了中、西医治疗骨折的发展历史及治疗原则后,重新认识骨折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按肢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合理地将固定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医素有“因形制器”之道,依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制作相应的夹板、纸垫等工具,以有效固定骨折又尽量便于患者活动舒适。这一传统应继承发扬,不断创新。现将局部外固定的原则、机制、形式、用具、管理及注意事项分述如下。
(1)局部外固定的原则 局部外固定装置既要保持整复后的骨折对位,又要为功能锻炼创造条件。局部外固定是以外固定装置的杠杆来对应患肢内部骨折再移位的杠杆;即应用方向相反、数值相等的外力来对抗骨折移位形成的内在倾向力。局部外固定后,将肢体置于相应位置,就可让患者有节制地进行活动,能将因肢体重力和肌肉牵抗力造成骨折再移位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维持固定和矫正残余移位的积极因素。局部外固定装置的固定力不能超出肢体正常的生理适应能力,应在维护其生理功能的基础上施用外固定。违反肢体生理功能,超越人的耐受能力,有损于局部软组织的强制性固定,应绝对禁止。
(2)局部外固定的作用机制 局部外固定是一种能动的固定形式,它是根据肢体的动态平衡原理,以布带、夹板、纸压垫、牵引等装置所组成的局部外固定力学系统,来对抗骨折断端再移位的倾向。
(3)局部外固定形式 夹板局部外固定适用于一般骨干骨折。超关节夹板固定适用于关节面完整的关节内骨折或接近关节的干骺端骨折。夹板局部外固定或超关节夹板固定配合骨牵引,前者适用于骨折部软组织多、肌张力强的股骨干骨折及不稳定的胫腓骨骨折,后者适用于关节面已遭到破坏的关节内骨折。平衡牵引架结合夹板固定可用于粗隆间骨折,股骨干及胫腓骨骨折。抓髌器及弹性带抱肘固定适用于髌骨骨折、鹰嘴骨折等关节内骨折。竹帘或木板分骨垫固定适用手掌、跖骨干骨折。小竹片或木片固定用于指、趾骨折。纸壳或皮革纸压垫固定用于腕舟骨骨折。外固定牵引支架对掌位木夹板固定用于第一掌骨基底骨折。骨盆兜用于骨盆骨折。固定鞋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木板鞋用于跖跗骨骨折脱位。
(4)局部外固定用具 局部外固定用具包括夹板、竹帘、木板及纸压垫。竹片及夹板应有以下几种性能:塑性、韧性、弹性、吸附与通透性、质轻、不妨碍X线的通透。根据临床应用和力学测定,在木质夹板中,以柳木最好,松木次之,榆木尚可,杨木较差。纤维塑料具备以上性能的,将成为一种人工合成材料外固定用具(英国伦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将中国的柳木夹板加以测试、对比,制成新型塑料夹板,称为北京-伦敦夹板)。竹帘用两层毛头纸中夹一层薄竹片黏成。木板由薄木板制成。纸压垫需选用质地柔软,能维持一定体形,有一定的支持力,吸水性能和散热性能良好,对皮肤无刺激的材料(现用毛头纸,将来也可改用具有以上性能的弹性塑料)制成。常用有以下几种形状:平垫、塔形垫、梯形垫、高低垫、抱骨垫、葫芦垫、横垫、合骨垫、分骨垫。
(5)局部外固定的应用与管理 局部外固定适用于大多数闭合性骨折或单纯刺破性骨折,对于大面积开放性骨折,股骨颈骨折及移位多而又难以整复固定的关节内骨折最好暂时不采用局部外固定治疗。可以选合适的外固定架。夹板和纸压垫的选用应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按照患者肢体的长短、粗细,加以选用。固定步骤为外敷药物、放置纸压垫、安放夹板、捆绑布带、最后检查布带松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