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慢性肾病治疗的始终

5.“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慢性肾病治疗的始终

张琪指出,慢性肾炎或慢性肾衰竭病程长,“久病入络”或毒邪入侵血分,血络瘀阻。瘀血的形成是加重水肿、蛋白尿及血尿的主要因素。因此瘀血作为慢性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以及疾病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有些病例即使没有瘀血的体征,在治疗过程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其疗效可提高,这也说明血瘀证不仅多见,而且贯穿慢性肾衰竭的全过程。基于以上理论,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慢性肾衰竭治疗的始终,治疗上必须活用活血化瘀药物才能取效、增效。张琪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常用的活血化瘀法有补脾肾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解毒法、活血化瘀通腑法、活血化瘀化浊法、活血化瘀养血生血法。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丹参、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益母草、刘寄奴、三七、蒲黄、泽兰等。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染及其他原因不明的肉眼血尿属热结血瘀者,用桃仁、大黄合用清热凉血之剂,常收到满意效果,不用桃仁、大黄则效不显,尤以大黄为泻热破瘀血之要药,通过破瘀血以止血,乃通因通用之法。张琪认为部分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长期浮肿久治不愈,必见瘀血阻滞征象,其主要病机是病久入络,瘀血阻滞,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症见长期浮肿久治不消,面色晦暗,腰痛如刺且有定处,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细涩。治以化瘀利水法。方用坤芍利水汤:益母草、赤芍、茯苓、泽泻、桃仁、红花、白花蛇舌草、萹蓄、瞿麦、甘草,往往收效。

李济仁认为,慢性肾炎非肾病型患者病程日久,除具有面色萎黄、形体虚衰、疲惫无力、食欲不振等气虚症状外,还常见血尿和蛋白尿长期并存。此类患者的病机为气血虚衰、络脉瘀阻,是虚中夹实之证。在治疗上宜用凉血止血法,与辨证并不完全相符,理应在益气补虚方中辅以活血行瘀之品。因长期血尿不止者,必有瘀血阻络,所谓久病入络,久漏宜通,所以活血行瘀为治疗所必需。若将活血行瘀药与益气药相伍,则气行血亦行,瘀血除,新血生,循经归络,则血尿自止,蛋白质亦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