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正气运药”学术理念

4.提出“正气运药”学术理念

正气是运药治病的动力,段富津强调药物治病要依赖正气的运化进而发挥其功效,正气不能运药,则药亦无功。药物必通过正气起作用,而“正气”具有对药物选择性的能力。也就是说,疾病的痊愈,主要的作用是“正气”。“正气”是主要的抗病力量,也是“正气”在运用药物的力量。药物仅起到辅助或协助的作用,抗病的主力永远是“正气”,药力是辅助力量。所以用药要恰到好处,协助正气以御邪。所谓“有是证用是药”“有故无殒亦无殒”,即说明“正气”需要此类药力的“协助”,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无害”。因此,段富津组方用药注重保护人体正气。提出:“方若不治病,反而致病。”用药组方讲究“君臣有序”,按照什么原则组合、剂量用多少为宜,丝丝入扣、都要考量。“药有偏性、毒性、烈性,配伍失宜、用量不当,就容易互相牵制,改变其功效,甚至攻伐无过,损伤正气,致成坏病”。

据此,提出“正气运药”学术理念,临床上强调将“助正抗邪”思想体现在辨证施治中。如水肿,临床运用利水剂,是通过调理肺、脾、肾等脏腑功能以利水,而不是以某药直接利水。又如用麻黄汤,虽为发汗峻剂,但也是通过宣肺所体现的。临床上段富津注重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正气的主要资源,运药治病的主要动力,是人体的堡垒,因而治病或调养,补正或攻邪,首先都必须本于脾胃,治疗脾胃病证时,多重于调理、补养、温运,而忌苦寒、辛燥、峻烈、破气、破血等攻伐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