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疡入瘤,从膜论治
刘尚义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疡理诊瘤、疡法治瘤、疡药疗瘤的学术观点,认为在内之膜,如在外之肤,提出肤膜同位、肤药治膜的诊疗理念,主张从膜论治肿瘤疾病。并提出引疡入瘤、从膜论治的诊疗观念,丰富了中医肿瘤诊治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理念。
疡理诊瘤是指用疡科理论指导肿瘤的诊治。刘尚义认为,体腔疾患可以想象地把内“皮”翻过来,犹如咽、食道、胃、肠、膀胱、子宫等黏膜暴露在视野下“在内之膜,如在外之肤”,其炎症、溃疡、肿瘤等均可按疡科理论来辨证施治。并进一步指出“肤膜同位”,可“肤药治膜”。“从膜论治”特别适用于富含黏膜的空腔脏器疾病,如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子宫癌等。并总结出膜痒、膜疮、膜热、膜烂出血等临床病症的诊治要点。
疡法治瘤是指用疡科方法治疗肿瘤疾病。一是平衡阴阳。正虚邪积是肿瘤发生的具体病机。肿瘤病机以虚为本,就其根本而言,仍属阴阳失调,故临床上借助药物或其他疗法来补偏纠弊,补不足,损有余,以平衡阴阳,可起到控制肿瘤病情发展的作用,所以肿瘤治则以平衡阴阳为首要。二是内外兼修。刘尚义认为,内治与外治有着同样的妙用,因此其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不拘泥于一法,而是将针刺、艾灸、药物等不同治法按照临床病症的不同灵活运用,内外兼顾,优势互补,增强疗效。临床常用自制蟾灵膏(由蟾皮、威灵仙等组成)内服、温阳化癥膏(由川乌、草乌、木香、干姜、栀子等组成)外敷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控制癌性疼痛,堪称内外兼修的经典。
疡药疗瘤是指用疡科药物治疗肿瘤疾病。常用的有4类。一是清热解毒药,有冬凌草、葎草等,临证常将清热解毒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肿瘤包块明显,应与养阴散结、通络化瘀药同用。膜疮可用紫花地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清热之品消疮,膜热可用冬凌草、葎草等清热解毒之品除热。二是活血化瘀药,有莪术、蜈蚣等。肿瘤的治疗可遵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以张仲景辛润通络之法,运用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及王清任之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加减化裁。膜烂出血可用白及、地榆等收涩之品止血。三是补虚药,有醋鳖甲、制龟甲等。刘尚义常将补虚药用于中晚期肿瘤患者,强调扶正补虚,调整阴阳,善用补阴药,倡导带瘤生存,控制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四是祛风药,有防风、羌活等。刘尚义指出,风性轻扬、走窜、鼓动,为百病之长,易化燥化热,善行数变,主动等,加之临床有风邪袭表、肝阳化风、阴虚风动、热极生风、血虚生风、血燥生风、液枯生风、痰湿生风、血瘀生风等,肿瘤论治时,佐以祛风之药,多有奇效。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可借助风药将药力上引,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