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里攻下法治疗急腹症研究

第十四章 通里攻下法治疗急腹症研究

[摘要] 通里攻下法是攻逐病邪的主要治法之一,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即有论述,以通里攻下法治疗肠痈、肠结,以大柴胡汤治疗胁痛、胰瘅等。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及古代中医对外科学科的认识,中医对急腹症病理病机缺乏系统认识,治疗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急腹症是外科常见病,是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溃疡病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胆道感染等疾病的总称。国内外均以手术作为治疗主要手段,治疗结果常不尽如人意,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中医进入急腹症研究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① 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的初步探索阶段(1963~1978年):通过系统梳理历代医学典籍,研究急腹症病理病机、中医证候、分期分型、辨证论治,完成了以通里攻下为主要治则的临床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推广和普及。②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逐步深入阶段(1978~1990年):在获得肯定临床疗效的基础上,1978年,我国恢复了研究生制度,开始科学系统地探索中医药治疗急腹症机制,按照“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的研究思路,进行“证与治则”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对通里攻下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理气开郁法进行机制研究,说明了一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机制,提高了疗效。③ 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的高层次发展阶段(1990~2005年):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理论体系逐渐成熟,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逐渐转向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疑难和危重急腹症的研究,主要包括重症胆道感染、重症急性胰腺炎、复杂性肠梗阻和重症急腹症和大手术所致的多器官衰竭等。理论研究上重点研究阳明腑实证及其变证在急腹症发病中的作用;在治法上重点研究通里攻下法及其与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理气开郁法等的相互作用。④大数据、循证医学广泛应用下的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的研究(2005~今):采用以通里攻下法为主要治则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复杂性肠梗阻和重症急腹症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进行多中心、对照、盲法、安慰剂的临床RCT研究,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进行病理病机、药物作用途径的探讨。代表性研究为基于大肠腑实证“肺与大肠相表里”由肠及肺本质与通里攻下法对其进行干预。

当前,中西医结合外科工作者在理论创新的前提下,遵循中医药的科学规律,深入探讨腹部外科疾病病理病机、中医治法与治则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药物治疗机制、继续规范和完善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的临床路径以指导临床,使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的研究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