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活血方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环节差异

2.理气活血方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环节差异

1990年以来,陈可冀等采用传统活血化瘀名方血府逐瘀汤及相关理气活血制剂进行动脉粥样硬化(AS)防治研究,证明此类方药有调节脂质代谢、抗血小板黏附聚集、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消减AS斑块等作用,临床亦观察到此类方药制剂有一定的消减颈动脉AS斑块的作用。2000年以来,以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理法方药一致,多部位、多靶点、整体综合调节为基本出发点,采用现代分析化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数学、中药药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先进技术方法,结合药效学验证,系统开展了气血并治复方防治AS有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首次以气血并治复方(6味药)整体为切入点,建立了结合药理研究追踪复方有效物质基础的药化研究方法,为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气血并治复方有效组分的配伍规律研究表明,不仅方中的理气药和活血药分别提取的有效组分存在配伍效应,复方为整体分离提取的有效组分在活血化瘀、抗AS方面也存在配伍效应。气血并治复方中理气组分、活血组分防治AS的作用程度、环节不尽相同,方中理气药组分偏于血管活性物质、炎性介质,活血药组分偏于脂质代谢、血液流变性。两者配伍存在增效效应。气血并治复方有效组分配伍的新型复方不仅具有防治AS的危险因素如脂质代谢、血小板黏聚等作用,还有防止AS斑块形成,稳定AS斑块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改善AS炎症反应、保护内皮细胞、调节胶原代谢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