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尼玛

3.尼玛

多杰拉旦曾撰文总结了藏医国医大师尼玛的成才之路,并对其医技医法进行了整理和介绍,尼玛的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他注重“三因”病证的诊治,他认为治疗脏腑疾病时,不能仅从脏腑着眼,而要与三因(隆、赤巴、培根)相联系,要注意三因的运化、腐熟功能是否正常,无论火水土风四元素紊乱,还是久病虚弱,均可导致三因失调。三因失调便影响脏腑的功能,引起各种脏腑发病,故所有疾病发病机制均涉及“三因”,治疗疾病时首先要调理三因,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其次,尼玛重视脏腑与五官的辨证关系,根据《四部医典》中“五官显花”(舌为心之花、目为肝之花、鼻为肺之花、耳为肾之花、唇为脾之花)的记述,说明五官的异常变化可反映出脏腑的病变情况,而且五官与身体其他疾病也有直接关系。因此,诊断疾病时,要注意诊察眼、耳、鼻、舌及身体的触觉等五官的颜色、润泽及其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识的灵敏程度,可以诊断出某些疾病。他也注重诊察外界环境,因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时刻保持着相对动态平衡,如果外界环境发生变更,动态平衡便会遭到破坏,人体就会发生疾病。所以诊断要问清患者的住址,什么时间容易发病等,掌握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同时,他还强调应诊察患者的体质,因其与疾病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如老年人属隆型人,容易患隆病;青壮年人属赤巴型人,容易患赤巴病;儿童属培根型人,容易患培根病,诊察患者属于何种类型人,属于哪种年龄阶段的人,从而更容易了解易发何种疾病。

尼玛在藏医尿诊方面也有独特的认识。藏医尿诊的全过程包括观察尿热、尿温、尿冷却等不同时段的尿液颜色、蒸气、尿味、泡沫、混悬物、浮皮、转变时间、转变方式、转化后的颜色等内容,对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病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多杰拉旦在文中还提到,藏药炮制中的水银洗炼法(即“佐太”)是藏药传统炮制方法中工艺最复杂、最危险的一种炮制法。所有名贵珍宝药都离不开药引子佐太,而佐太传统炮制法,整个藏区能掌握这种技术的屈指可数,因此,过去各级藏医院的珍宝药品都要从西藏购进,且购进的药品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广大患者需求。1987年,尼玛首次在黄南州藏医院参加了由措如·次朗大师主持的“佐太”炮制技术培训班。1992年终于在青海省藏医院亲自主持成功炮制出名贵藏药“佐太”,并生产出了一批质量有保证的珍宝药品,填补了甘青地区“佐太”炮制和珍宝类制药的空白,从而结束了青海省不能生产藏医珍宝药品的历史。青海省塔尔寺和瞿昙寺、甘肃省拉卜楞寺等十几所寺院和青海省各州县藏医院,曾多次邀请他去指导“佐太”的炮制工艺。几年来,他根据藏药理论,结合多年的炮制经验,亲自指导了各种藏药的炮制技艺,为藏药炮制规范化的建立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