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益肾化浊法,延缓老年期血管性痴呆进展
2025年08月10日
3.创立益肾化浊法,延缓老年期血管性痴呆进展
该项目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系统整理了中医古典医籍文献及现代中医药研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回顾性资料,设定了前瞻性方案,开展了理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的系统研究,以期通过多学科、多层次、动态的交叉、融会、渗透,对血管性痴呆(VD)的发生、发展及规律性变化做出深入的研讨,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对血管性痴呆的理论认识,提高临床疗效,并进一步阐明该病的发病机制和中药的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开展中医药学对血管性痴呆系统研究的奠基性工作。
研究发现中药可明显促进星形胶质细胞NGF的合成与分泌,对于NGF含量的增加并非以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为前提,因此中药中可能存在某种“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剂,即中药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存在一条间接途径,即它可能是通过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提示中药神经保护作用的初级靶点之一是在星形胶质细胞。
通过对367例符合纳入及观察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的较为系统的证候学观察和研究,进一步确定了血管性痴呆各证类的核心症状、基础症状、特征性症状及舌脉象,分析了血管性痴呆的证类分布及分期证候特征,总结了血管性痴呆证候学变化特点及演变规律。研究证实了“毒损脑髓”的病机假说,表明肾虚、痰瘀内阻是血管性痴呆的基本证候特征;痰浊壅滞、化热生风为血管性痴呆病情波动的重要原因;风火痰瘀、蕴结壅积、酿生浊毒为血管性痴呆病情下滑的关键。探索并首次提出了根据血管性痴呆病情划分平台、波动、下滑三期的分期辨证治疗的指导思想。该研究成果于200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