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的关键科学问题
2025年08月10日
3.中医体质学的关键科学问题
(1)体质可分论——体质可以客观分类 体质的形成与先后天的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的多样性与后天因素的复杂性使个体体质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体质特点也是动态可变的,所以体质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呈现其多态性特征。另一方面,处于同一社会背景,同一地方区域,或饮食起居比较相同的人群,其遗传背景和外界条件类同,使特定人群的体质形成群体生命现象的共同特征,从而又表现了群体的趋同性,不同时代的人群也呈现出不同体质的特点。个体差异性与群体趋同性是相互统一的,没有个体的差异性就无“体”可辨;没有群体的趋同性就无“类”可分,因此两者形成了“体质可分论”的理论基础。
(2)体病相关论——体质类型影响疾病的倾向性 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它与许多特定疾病的产生有密切关系。体质状态反映正气强弱,决定发病与否,由于受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的影响,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对某些致病因素有着易感性,或对某些疾病有着易罹性、倾向性,形成某些(类)疾病发生的背景或基础,如研究发现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密切相关,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体质类型以湿热质、气郁质多见。体质状态也是预测疾病发展、转归、预后的重要依据;不同地域人群的体质特点与一定的疾病谱相关,因而产生发病差异。
(3)体质可调论——通过干预可以调整体质偏颇 体质既禀成于先天,亦关系于后天。体质的稳定性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年龄、性别等因素也可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然而,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由于每一个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因受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体质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体质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