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客观化仪器设备的研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图像识别方法的应用促进了舌诊客观化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为舌诊信息的采集、存储、量化提供了技术平台,并且其在中医舌诊的客观量化指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被大量应用于临床研究。目前临床应用的舌诊仪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照相或摄像设备采集患者舌的图像,进行下一步分析为主,大多还兼有面部信息采集功能,可作为面诊仪使用。这一类舌诊仪目前已有6个型号的产品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评审,获得注册,成为医疗器械在医院使用;另一类是利用红外成像等现代技术或制成专门设备进行舌象信息采集,如舌红外成像仪、舌体测量器、舌色测色仪、舌津液测定仪,舌表浅血流量测量仪等,主要在教学科研部门应用。
目前医院使用的舌诊仪主要是通过拍摄舌图照片或影像资料对舌质的颜色形态、舌苔的颜色、性质进行采集,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定量分析识别。目前研制的舌诊信息获取设备主要有:中医舌诊自动识别系统、中医舌象分析仪、数字化中医舌象采集装置、中医舌象分析与诊断系统、手持式舌诊仪、魔镜(舌诊面诊信息采集装置)等。信息分析涉及舌体与舌苔的颜色、形质、动态、歪斜、纹理(裂痕、点刺)、厚薄、胖瘦、润燥等各方面。使用舌诊仪采集信息,患者只需伸出舌头,透过相机拍摄舌正面、背面区域,舌诊仪就能针对患者舌头的颜色、型态,做舌部详细特征分析,并输出舌诊报告,交由中医师做临床诊断参考。
舌象信息采集装置的硬件系统一般由标准光源、图像采集设备、高分辨率监视器、计算机构成。舌诊信息的获取主要涉及舌图像采集、光源设计、彩色校正、舌图像分析等环节。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单位依据中医象理论,结合激光测量技术开发了3D舌象仪,力图使我们观测的结果更能符合中医象诊断思维的需要。
部分舌诊设备兼有面诊信息采集功能,面部为全身经络血脉的汇聚之处,面部的颜色、光泽、唇色等特征的表现可以直接反映人体内部气血的运行状态。传统的中医面诊主要是通过医师目测来观察实现,诊断结果往往受到中医医师的临床经验、诊断水平及思维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望诊的光线环境千差万别,患者的面色也易于受到温度、光线等客观因素的干扰,具有主观依赖性强、精确性差和重复性差等缺点。应用现代科学仪器来代替视觉诊断疾病的传统色诊方法,可客观地记录,并对面诊的内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科学地做出判断,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