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一、历史沿革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成书的《内经》中就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念,“扶正培本”理论也是立足于这一基本理念衍生出来的。所谓“扶正”,是扶助人体“正气”以增强对“邪气”的防御能力,所谓“培本”,是培补人体先后天之本源,以恢复人体正常功能。肿瘤疾病是整体属虚、局部属实的全身疾病的局部反应,从《内经》的“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到隋代《诸病源候论》的“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腑脏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再到明代《医宗必读》的“积之成者,正气虚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再到清代《外证医案汇编》的“正虚则为岩”等,历代医家均认为正气内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本原因。针对正气内虚的基本病机,中医扶正培本法在肿瘤治疗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有效地指导了中医临床,提高了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