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顽疾,久必及肾,开展基因组学研究,走中医现代化之路

(二)皮肤顽疾,久必及肾,开展基因组学研究,走中医现代化之路

肾为先天之本,在中医“肾”实质的研究显示肾虚与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肾”在各脏腑中有特殊地位,在维持机体阴阳平衡或参与疾病的发病机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如禤国维认为,肾在内,皮肤在外,在生理上,一方面肾阴肾阳通过脏腑经络供给皮肤营养和能量,使皮肤温暖、柔润而富有光泽,发挥其生理功能;另一方面,皮肤良好的卫外功能,既能保证肾阴肾阳的能量不致外泄,又可阻止外邪侵入而使肾阴肾阳较好地发挥其生理功能。在病理上,一方面因肾阴肾阳的虚衰而使皮肤失去其生理功能,不仅变得冰凉、萎缩、硬化、干燥、色素沉着等,而且其司开合的功能也丧失,使外邪长驱直入。现代研究认为,中医“肾”与人体内分泌及免疫功能有关,其功能的异常必然导致皮肤功能的失常;而一些久治不愈的皮肤病也常导致中医“肾”的病变;补肾中药可抑菌抗癌,解毒消炎,抗缺氧,促进机体解毒排毒,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力,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水平,这些对于皮肤病的治疗都是很有作用的。

中医的“肾”与神经、内分泌、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均有密切关系。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益肾药可抑菌抗癌,解热消炎,抗缺氧,促进机体解毒排毒,消除自由基,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可抑制T淋巴细胞对免疫球蛋白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水平,使DNA、RNA合成率恢复正常。中医之调理乃“以平调之”,不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紊乱。如肾阳虚可表现为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可在不同靶腺轴(甲状腺、性腺)环节呈现不同程度的隐潜性变化。采用温补肾阳法治疗后,靶腺功能可明显恢复。中医优势在于调整阴阳而不破坏人体正常平衡,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故只要辨证用药得当,就不会出现温阳而伤阴、补阴则损阳的现象。对于一些结缔组织疾病、免疫性疾病,由于不适当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患者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代谢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和紊乱,从中医辨证分析来看,多属阴阳失调,采用补脾、肾,调和阴阳的治疗方法多可奏效。从这个角度,禤国维借助基因组学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医“证”的研究获得一系列的课题及成果。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推动皮肤病中西医结合学术体系的发展,不断探索着中医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