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了“益气化瘀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学术思想体系

5.形成了“益气化瘀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学术思想体系

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进一步形成了“益气化瘀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学术思想体系,深化了对中医“气血理论”的规律性认识,验证了中医“气血理论”的科学性,体现了中医药理论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学术价值。

研究团队在继承传统治疗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系统地进行了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建立了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并推广应用;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系统地阐明了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科学内涵及益气化瘀法的疗效机制,提出椎间盘退变的重要病理基础是“气虚血瘀”,治疗的关键是“益气化瘀”,形成了“益气化瘀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学术思想体系。

以椎间盘为观察主体,从组织形态功能、细胞分子活性、基因蛋白表达等层面研究了“气血”的功能,认识到细胞内外信号转导过程与气血推动运行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认识到“气血生化”正常,推动有力,各种神经信号转导正常,可以维持椎间盘的正常功能活动;如果“气虚血瘀”,气无以推动,血滞而不行,椎间盘不断退变,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椎动脉等,就会产生肢体麻木、行动不便、肌肉萎缩、肌力减退等表现,导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发展。证明益气化瘀通络方、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和“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机制,也巩固了手术的治疗效果。突破了现代医学对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治疗采用单纯手术解除局部物理性压迫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具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益气化瘀”新方法。

该成果从中医“气血理论”探索了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具体含义,进一步发展了中医气血理论。“益气”主要是补益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强调脾气与肾气的有机联系;“化瘀”乃化血瘀、痰瘀。“益气”促进化瘀,“化瘀”更能发挥“血之生化”“气之推动”的作用,说明“益气化瘀法”可以“调治结合,标本兼顾”,为非手术疗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